03
咖啡奶茶
需要“二次创业”
茶饮咖啡,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着急突破“品类的界限”?
一方面,行业内卷加剧,“二次创业”是厮杀之下的被动选择。
先看新茶饮,如今的茶饮品牌,其赚钱方式已经由自己卖奶茶转为做加盟,更多扮演着茶饮原料供应商的角色。以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古茗为例,根据国投证券相关数据,其2023年前三个季度中,仅有0.1%的收入来自直营门店销售。
忙于跑马圈地的品牌们,对加盟条件也是一降再降,0元加盟、加盟补贴层出不穷,新茶饮行业连锁化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饮行业连锁化率已经达到49.1%,预计2024年将达到56.1%。
连锁化率不断提升,新品牌似乎“再无出头之日”,但在难求增量市场的当下,同质化的产品、愈发激烈的价格战,即使是头部品牌,也难以坐稳交椅。
《环球时报》报道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关闭了超过2.5万家奶茶店,几家头部奶茶品牌关店数量超过千家。
再看咖啡,与奶茶们的“十元生死线”类似,咖啡赛道也打起了9.9元价格战,从Manner身陷舆论危机,到Seesaw被曝大规模闭店,精品咖啡们的路越来越难走了。
无论是咖啡还是奶茶,高闭店量的背后,是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是消费者对饮品品质、口感、健康等多方面要求的全面提升。跨行做咖啡/奶茶,既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回应,也是高度内卷化下的无奈之举。
另一方面,头部品牌供应链已经相当完善,主动突围,寻求“二次增长曲线”。
相关数据显示,咖啡爱好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这一年龄段之间,与新茶饮的核心受众存在重合。
咖啡和奶茶,尽管看上去似乎截然不同, 但两者均自带社交属性,核心消费群体也十分一致。
同时,与其他餐饮业态相比,现制饮品本身在品牌打造、制备方法、产品营销等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自带跨界优势。
如果说相似的消费群体是支持品牌跨界发展的桥梁,那么拥有更佳供应链的品牌,无疑有着更坚实的地基。
在《月入35万,我在青海玉树卖咖啡》一文中,内参君提到,蜜雪集团足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就是幸运咖出生时“口中含着的金汤匙”,可针对性的赋能解决方案,也能最大程度帮助幸运咖获得总成本领先的优势。
此次入局的星巴克,就是以其完备的供应链,打造了品牌“护城河”。2023年,星巴克斥资1.5亿美元,建设了苏州咖啡烘焙工厂,实现了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的规模化整合。
同样在昆山,今年4月20日,瑞幸咖啡(江苏)烘焙基地正式开业投产,成为目前国内咖啡行业已投产的产能最大的单体咖啡烘焙基地,被媒体称为“挑起了咖啡竞争第二曲线”。
与两者类似 ,有不少餐饮品牌都打造了相当完备的供应链基础,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再推副牌,还是多赛道并行发展,都可在已有的资源上实现借力。做一场跨界生意,何乐而不为。
04
小结
事实上,今年5月初,星巴克就曾在北美地区推出一款类似于珍珠奶茶的饮品,但市场反响平平。此次在国内推出奶茶产品,无论是茶包的使用,还是冷变杯套的创意,都能看到星巴克在满足消费者口味需求上的努力。
而头部品牌入局,不仅能帮助市场进一步扩容,更能倒逼身处竞争漩涡中心的品牌们,完善品牌供应链、进行产品创新、夯实产品基础,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
正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多说,咖啡品牌推出茶饮产品,匹配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也匹配了竞争带来的态势,更加匹配它自身发展以及下沉市场的核心需求。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