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角度:
形成社区+农贸市场双渠道双场景的市场覆盖
锅圈与肴肴领鲜虽同解烹饪难题,却各有侧重。锅圈主打火锅,服务社区居民,让火锅走进家庭。肴肴领鲜则立足菜市场,瞄准购买力强、目的明确的客群,满足日常饮食需求。
然而,市面上的菜品和丸子等,要么未加工,要么初步加工,处理繁琐。肴肴领鲜的速烹鲜食解决了这一问题,扮演“中央厨房”角色,提前完成食材清洗、切割、腌制等,简化烹饪流程。
因此,锅圈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肴肴领鲜则更进一步,为菜市场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速的预制菜,更好满足需求,在竞争中崭露头角。
2、扩张角度:
以“小店模型+速烹菜+复用供应链”等方式,撬动“在家吃饭”新增量
锅圈推出“肴肴领鲜”品牌,显然是出于扩张考量。锅圈总经理在公开社媒上透露,未来计划将门店数量从1万增至2万,甚至3万,预制菜将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
目前,锅圈已通过“火锅食材+社区选择+多产品矩阵”完成社区市场万店布局。为实现“下一个万店目标”,需跳出社区,进军新消费场景和地域市场。
菜市场和农贸市场是理想选择。首先,它们与锅圈主业核心市场相近,原有供应体系可轻松覆盖,无额外后端成本压力。其次,农贸市场规模庞大,消费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全国有30多个大型农贸市场,且增长趋势持续。这些市场的消费者购买需求旺盛。据咨询报告,2022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约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农产品流通、批发为主。
此外,目前此类市场仍处空白,类似产品仅在较远的盒马、山姆等生鲜超市有售。
综上优势,锅圈旨在以农贸市场为跳板,采用小店模式+速烹菜+锅圈供应优势,可复制一个“锅圈”。
正如某接近锅圈的人士所言:“国内3万个菜市场,按锅圈规划,至少开1万家肴肴领鲜,这是锅圈孵化的第二增长曲线,相当于再造一个‘新锅圈’。”
3、营收角度:
探索新增长点,重回增长轨道
锅圈食汇之所以能够实现万店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之下,人们的社交和休闲需求受到压制,同时就近饮食需求激增,这两个因素共同催生了“家庭吃火锅”需求的猛增。锅圈抓住这一机遇,成功实现了逆袭。
然而,随着疫情封控的结束,部分客群可以外出就餐,外出就餐和社交需求自然会再次增加。这使得社区火锅等其他餐饮形式对锅圈的客群产生了抢夺,导致锅圈不少客群流失,进而影响了其营收,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
根据财报显示,锅圈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26.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6亿元下降了3.5%;同期净利润为855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17亿元下降了26.7%。
为了促进利润再次增长,锅圈选择进军新的消费场景,扩大消费群体范围。通过实施“小店模型+速烹菜+复用供应链”的战略,锅圈深度开发“家庭餐桌”市场,探索新的营收增长机会,致力于重返增长轨道。
小结:
随着社区零售火锅市场的潜力逐渐饱和,锅圈为追求进一步增长,开始尝试“小店模型+速烹菜+复用供应链”的策略。通过农贸市场这一新兴渠道,深入挖掘家庭餐桌市场。
这一策略与前几年袁记推出的“袁记味享”有相似之处。尽管选址策略不同,两者均采用“零售鲜食+居民就近选址”的模式,深入挖掘“家庭餐桌”市场,解决居民“在家吃饭”的需求。
这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了重要启示:进入“家庭餐桌”市场仍有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锅圈选择将门店设在距离家庭客群“第二近”的地点,通过提供小炒、早餐、小吃、煎炸等多品类产品,激活社区餐饮的新增长点;而袁记则采取另一种策略,将其主打产品零售化,并结合小店模式和社区化选址,覆盖居民餐桌上的“一日三餐”。
当然,要在“社区市场”布局并瞄准“家庭餐桌”品类,必须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刚需性,否则品牌想要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厨房”,难度依然很大。
来源:职业餐饮网 周半仙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