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说,麦咖啡这种一锤定音的套餐定价方式其实更贴近大多数消费者对套餐价格的理解。也是咖啡品牌做早餐套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Seesaw、Grid Coffee、Lavazza等品牌都是这样固定价格、有少量餐品选择的模式,只不过这些品牌推出的套餐更多。
也有一些咖啡品牌比较特殊,比如Manner,用零售的方式卖烘焙产品,不和咖啡组套餐。
Manner旗下分为两种店型,普通门店和包含烘焙产品的烘焙店。不同烘焙店的产品会有一些差异,一般会有6-8款烘焙产品,门店每周会对产品做一定的调整。
相对整个城市烘焙店均价来说,Manner的烘焙产品定价并不高,单品价格多在5-8元。一个杏仁可颂5元,一个法式香肠面包5元,一个海盐卷8元。
烘焙店中,会有一个专门展示烘焙产品的柜子。顾客可以单点,即拿即走的模式使得Manner更像是一个零售面包店+咖啡店的拼凑店型。
不知道是谁最先尝到早餐时段的“甜头”,目前不论是连锁咖啡头部、还是街边不知名的独立咖啡馆,有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都步入“早八”大军中,咖啡开始和包子一样,卖起了早市。
03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咖啡店有钱赚吗?
切中早八人“一键式早餐需求”,咖啡店早餐业务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作为早起践行者,不少早八人的血液,是由咖啡构成的。小红书上的调研“早八”相关种草笔记,截至2023年9月笔记数已达到30W+。调研笔记内容品类关键词中“咖啡、冰美式、拿铁”等词高频出现。
调研人群画像显示,“早八”话题主要人群从大学生延伸到了打工人。其中「早八打工人」作为早上生活相对匮乏的群体,必将成为品牌的重点沟通对象。
加之2023年,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9.9元大战之下,消费者对于咖啡的认知更加日常生活化,中国的咖啡市场也随之进一步扩大。
以上种种外部环境因素,促成了咖啡品牌开始向早餐迈进的现象。
但伴随着咖啡店营业时间越来越早,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咖啡品牌对于增长需求的焦虑。
1月31日,星巴克发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前三个月,星巴克中国的营业收入为7.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78亿元),同比增长18%。
但星巴克的平均客单价却同比下降了9%。王静瑛(星巴克中国董事长)表示,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更加谨慎,对高价产品的购买率下降;另一方面是星巴克正在进行有针对性地促销以提供个性化优惠,这有助于优化其销售额。
已经拥有万店规模的瑞幸,有着同样的“利润”焦虑。在瑞幸公布的全年业绩上,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第四季度当季营业利润率为3%,低于2022年同期的8.5,这一数字反映出“9.9元价格战”已经影响到了瑞幸的利润率。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咖啡市场对于价格的激烈竞争,对参与者和非参与的咖啡品牌都造成了强烈冲击。
再回到“咖啡过早”这件事上。
为了提振利润加入早餐大军,品牌们玩出花的“品类组合+售卖形式”能形成多大势能,又能带动多少利润,还需要时间观望。
毕竟,提前营业时间做早餐这件事,奶茶店做过、正餐店也做过,就目前效果来看并未激起太大浪花。从基因上来讲,更适配早餐的咖啡品类是否能开辟一条新的路径,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