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门店最高单日翻台率超9次、净利润将超44亿元……
昨日(2月20日),频繁出圈的“卷王”海底捞,发布盈利预告。
公告显示,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剔除特海国际)将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
相比此前其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录得最佳年份2019年的25.6亿元,在记录上创造了历史新高。
去年一年海底捞到底做了哪些创新动作,让业绩增长如此迅猛?
而它围绕客户做的“增值”创新,又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启发?
01
海底捞去年净利将超44亿,创历史新高!
昨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正面盈利预告。
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2023年营收不低于414亿元
相较于2022年度16.4亿元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业务),海底捞2023年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
其公告指出,该增加主要由于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提升及营运效率改善所致。
受汇率波动影响,海底捞于2023年上半年录得净汇兑收益约人民币1.92亿元并于2023年下半年产生净汇兑损失。
撇除汇兑收益及损失的影响,相较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2023年下半年净利润预期增加不低于10.0%。
相较其2019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249.4亿元及人民币25.6亿元(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营收及净利润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
海底捞称,该增加主要归因于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
节假日门店日翻台率超9次
除了去年净利润数据亮眼,其公布的去年门店节假日相关业绩数据也值得我们关注。
一方面是大环境之下,旅游热的推动;一方面是海底捞针对顾客、游客等花式服务的流量吸引。
海底捞在2023年的多个节假日期间迎来用餐高峰。
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多个节假日客流量同比大幅增长,热门旅游城市客流量增长尤为明显。
其中,在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底捞在新晋热门旅游城市淄博接待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4.7倍。
端午假期客流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40%,杭州、厦门、长沙等热门旅游城市部分海底捞门店日翻台次数超过了9次。
从2023年9月29日到10月6日的8天假期里,海底捞门店接待顾客超1300万人次,日均到店客流同比2019年国庆期间增长超过70%。
02
净利暴增背后,
暗藏围绕“顾客”需求创新的三大密钥
尝试新业态、拓宽新场景、增加花式服务,海底捞的2023年一直在聚光灯下,让人挪不开眼球。
盈利预告成绩单的新鲜出炉,也印证了海底捞这一年的各项创新的成果。
不菲业绩的背后,我们又能从它的创新动作中学到什么?
职餐记者总结了其围绕客户价值做的三大维度创新,希望对餐企有借鉴和启发。
1、新场景开拓
“要想长期让每个人一辈子都在海底捞吃饭是很难的事情,我们也不会设立这样的目标”,这是海底捞股东大会上,张勇表达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餐饮行业是碎片化的,而且现如今,顾客的用餐选择足够多,不同品类、不同赛道大家抢一波客群。一家火锅店的竞争对手,不是另一家火锅店,而是所有餐厅。
的确,无论是快餐、正餐,大家都在探索多场景。
像是以南城香为例,从单纯的快餐业态,探索早餐、晚餐等场景,或是聚宝源连开7个档口,当火锅生意触及天花板的时候,打开思路用档口模式俘获新的社区客群、游客客群。
场景创新是撬动餐饮品牌实现增长的利器,对于海底捞来说,业绩增长的背后的第一大功臣莫过于“多场景”试水。
“夜经济”场景:演唱会捞人,创造第二粉丝分会场
海底捞报告指出,去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密集开唱,显著带动了深夜用餐需求。
海底捞部分门店积极利用明星歌单、应援色布置等创意,为意犹未尽的歌迷打造“演唱会第二分会场”,门店自发提供的“演唱会散场巴士接送观众”等服务在社交媒体成功“出圈”,受到歌迷顾客的好评,助力翻台率稳步提升。
无论是疫情期间海底捞的外卖亮眼数据,还是农耕记等大牌餐饮开卫星店,杀入纯外卖市场给了自己启发。
海底捞也看上了这波红利,开出了 “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外卖专营店。
在“外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外卖市场,丰富一人食快餐场景,让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火锅自由”,而海底捞也可以在外卖市场大显身手,抢占份额。
“校园”场景:开出首家校园店,瞄准大学生客群
海底捞还把目光瞄准了大学生,去年在西安文理学院食堂二楼开了全球首家校园店。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