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花式整活”背后,海底捞持续瞄准业务创新
作为堪称现象级的出圈案例,海底捞此次利用“科目三”进行整活,无疑是成功的。
许多顾客冲着“科目三”前来打卡,为海底捞带来巨大的流量曝光,线下门店的生意也十分火爆。
作为餐饮行业的头部品牌,海底捞一直以产品体验和服务受到大众认可。在这背后,离不开海底捞紧跟消费趋势的变化,并不断投入业务创新。
1、靠“科目三”圈粉,提升就餐体验,海底捞用实力接住了这波“泼天流量”
当前整个餐饮业都在“内卷”,包括卷低价、卷服务、卷营销等,变着花样吸引消费者。根本上,对于顾客而言,进店消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餐需求,而是享受体验,感受到更多附加价值。
因此不少餐厅会选择将舞蹈、音乐和美食进行融合,并划分专门的舞蹈表演区和就餐区。例如怂火锅和谢谢锅等,都曾致力于将美食+社交属性结合,营造热闹的氛围,提供舞蹈表演或者乐队演唱等等。
海底捞走的也是同样的路线,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让顾客享受到更多的价值感,以留住顾客。
与其他走红方式不同,海底捞此次走红靠的是全民参与。在热点层出不穷的当下,品牌想要精准抓住热点,赶上一波流量红利出圈,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而海底捞凭借一支“科目三”舞蹈,获得巨大的关注度,其中不少是来自年轻人的自发打卡和自发传播。
海底捞这回也是凭实力,接住了这一波突降的“泼天流量”,通过玩转社交媒体传播,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海底捞还对员工设立了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才能。海底捞表示,公司一直鼓励门店伙伴结合自身特长和顾客需求进行各类创新,并设立了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门店岗位实行计件薪酬,多劳多得。
2、从演唱会捞人、摆摊,到跳“科目三”,海底捞用业务创新赢得口碑
在捕捉热点事件、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体验上,今年海底捞突出了一系列新尝试,为品牌赢得不少口碑。
今年6月,海底捞员工到演唱会门口捞人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在上海蔡依林演唱会、武汉五月天演唱会、天津张韶涵演唱会等现场,一些海底捞员工举着广告牌,拿着喇叭大声宣传“大巴免费坐”,还在门店准备了荧光棒、话筒和音箱,设置了粉丝限定狂欢区,不少网友称“海底捞太会了”。
8月,海底捞到夜市摆摊的消息引起关注。在青岛、上海、山西等地,海底捞开设夜市摊位,卖着8元一份的茴香小油条、9.9元一份的冒血旺等平价小吃,吸引消费者排队点餐。同样在8月,海底捞在无锡、北京等门店推出了洗头服务,不少顾客纷纷表示期待,建议服务推广到全国。
如今海底捞员工跳“科目三”舞蹈,再次让海底捞赚了一波好评。
“科目三”爆火背后,是海底捞通过体验创新,丰富了顾客的就餐体验,提升了价值感。借助“科目三”,海底捞精准把握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好,因而这项服务能够快速流传开来,并带火了海底捞线下门店的生意。
小结:
年轻人在哪儿,餐饮品牌就应该在哪儿。
如何与年轻人同频,如何与新的流量渠道接轨,这是新时代下对餐饮品牌提出的新挑战。
而怎样通过这场挑战,这依靠的是品牌背后的组织力和创新力。
海底捞,作为中国餐饮的老大哥,它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面前,持续调整经营策略,跟上年轻人的步伐;在遇到争议时,也能快速反应,并做出灵活调整。
在行业剧变下,跟上变化——这不仅是海底捞,更是所有餐企的新考题。
你如何看待海底捞“科目三”的走红?
来源:职业餐饮网 辰溪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