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海底捞是怎么突破的呢?北京门店第一次接待演唱会顾客,是店经理坚持说要干,我说那你去干吧。他们干了之后,其他区域的门店就开始模仿和学习,最后就变成了门店的“标配”,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标准流程,有演唱会的时候,门店按照已有的流程经验去做就可以了。
最近我们有门店去夜市上摆地摊了,还有门店做起了洗头服务,这些事都是门店自发的创新。创新来源于务实的工作,这种业务创新肯定不是从总部自上而下的,都是门店和区域经理根据自己市场的反应来做的。
越贴近炮火枪声的人,越有敏感度,他们应该有权做相应的决策。
海底捞的洗头服务就是店长自己的创新,一不小心就火了,当天的曝光量超过1亿,属于特级创新,我们给店长发了奖金。
门店怎么想到去夜市上摆摊,怎么想到提供洗头服务,这确实挺令人匪夷所思的,但他们确实想到了,也确实去做了。海底捞鼓励大家创新,只有两条红线不可以碰,第一是食品安全,第二是顾客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大家可以大胆创新。
再比如冰封玫瑰,4月份有一个员工想到了做冰封玫瑰,然后火了,之后其他店纷纷模仿。8月份的时候,我把她找出来了,给她发了一个二级勋章。还有海底捞的露营店,露营店是上海、武汉区域自己创新的,那会“露营经济”大火,就不断打磨,探索露营场景。
组织创新是根源,制度创新是保障
对餐企而言,如何去做创新?如何能够鼓励具体的创新?
我们认为,创新分为五种:菜品创新、业务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如果把技术、业务、产品归成一类的话,这些创新的背后基础都是制度创新。制度是保障,制度的背后是组织,组织创新是最具有挑战性的。
组织创新是根源,制度创新是保障,业务创新是表象。
如何激发员工去创新,背后要有相应的制度创新支撑。创新来源于务实的工作,要激发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店经理,每一个区域教练不断地围绕他们的业务去展开创新工作,总部在制度方面就要有相应的保障。
以海底捞为例,每个月我会收到5000-6000条创新,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联合评审会,在这五六千条创新中找出哪些是A级创新,哪些是B级创新,哪些是C级创新,哪些是特级创新,然后给他们发奖,激发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创新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有想方设法满足顾客需求的热情。
激发员工去创新,组织架构上也要有相应的调整。过去三年,海底捞的组织架构是比较僵化的,反应不够迅速。今年年初我们做了调整,以区域化成立教练组,直接面对店经理进行管理,教练真正承担起区域管理的责任,形成了一个保证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三角结构。
店经理是“运动员”,任务就是服务好顾客,保证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教练作为教练员,核心任务是培训、辅导和赋能店经理,让店经理们的工作更加顺畅。总部作为“裁判员”,就要找到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方法。
总的来看,“变”是必须的,不变的是对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的追求,这是海底捞这么多年一直坚守的。如何让顾客的消费体验超出预期,如何让每一个员工能在海底捞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海底捞“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这是一种挑战。
从前期的计件工资到后来的师徒制,到最近探索的量化考核和管理,每一个点,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企业都会遇到不同挑战,如何及时调整员工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需要去做的工作。当然,我们永远没有做到最好,每个阶段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一直通过积极 求变来应对。
明年海底捞成立30周年了,如何让组织持续保持活力,让海底捞在拥有鲸鱼的身体的同时,拥有鲨鱼的灵敏性,需要我们从上而下、想方设法探索。
世界在变,环境在变,技术在变,顾客在变,员工在变,海底捞唯一不变的是对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的追求,对“双手改变命运”价值观的坚守。
(本文为海底捞轮值首席运营官邵志东在“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上的演讲实录,红餐编辑部整编发布)
来源:红餐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