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商头条 风清
盒马村才是真正的新零售
新零售这个概念,似乎渐渐地不被人重视了,取而代之的是“即时零售”等更为具体的概念,以及“回归传统零售”的呼声。自2016年被马云提出,新零售正在经历一场“七年之痒”。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年来悄然崛起的“盒马村”,正在成为新零售新的希望。
所谓“盒马村”,是指根据盒马平台订单,产销之间形成稳定供应关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发展数字农业的村庄。这种模式最早于2019年7月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试水,之后逐步向全国复制。
不久前的首届“盒马村”乡村振兴大会上宣布,截至2023年5月,全国已经有了185个“盒马村”,成为全国300多家盒马鲜生重要的供货来源。
之所以说盒马村代表新零售的未来,是因为它在供应链上做出了根本性的变革。
以前很多打着“新零售”招牌的项目,其实只是在门店和末端配送环节做出了优化,比如APP下单、30分钟送达、自助支付等等,本质上只是披上了一层互联网的外衣,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用通俗的话说,卖的还是那些东西,质量还是那个质量,凭什么能做起来呢?
真正要实现“线上线下联合”的新零售,必须要从源头出发,让互联网在生产环节发挥作用。工业消费品的源头在工厂,农业消费品的源头在农村。对于盒马这类以生鲜为主的零售企业,自然需要扎根于农村,和农民打成一片。
实际上,对于农村和互联网的关系,马云早有论断。2018年的浙商总会上,马云提到:“中国每一次进步都是农村的进步,农村变革是中国变革的核心,我一直认为未来二三十年因为互联网,农民会成为新农民……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要解决土地上的东西卖给谁的问题,农民知道把农产品卖给谁,农业现代化就进了一步。”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话并非空谈,四年来建立的一个个盒马村就是最好的证据。
盒马村做对了什么?
盒马村模式能够打通,是因为它解决了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种什么”。
在有限的土地上种什么才能收益最大化,是农民一直以来面临的基本问题。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地肥沃程度,还要考虑作物的生长周期、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储存条件等。深究的话,“种什么”可是门大学问,一旦没选好作物,一年的辛苦就可能白费了。
而盒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销定产”。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盒马能够迅速洞察市场风向,发现近期有潜力、高价值的作物,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给农民建议。农民最缺的是信息,而信息恰恰是互联网的强项,二者形成了互补的关系。
举例来说,圆白茄子这一品种虽然好吃,但因为难保存、难运输,很多菜市场以及中间商都不愿意收,因此没人愿意种。而盒马发现这一品种的潜力后,与江苏戴庄达成了合作,农户只管种,只要达到标准盒马照单全收。后来皮薄肉嫩的圆白茄子便成了盒马的特色品种,戴庄农户也得以发家致富。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种”。
种地谁都会,但要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便不是那么容易了。尤其是某些不常见的农作物,农户第一次种难免会因缺乏经验出现问题,凭空增加了试错成本。
为此,盒马一方面邀请农林专家到有盒马村订单的基地,给农户们做培训,讲解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物联网云平台、空间遥感监测、智能农事管理系统、区块链品质溯源系统等“智慧农业”系统,提升农业作业的效率。
比如,吉林汪清木耳盒马村在生产加工环节就采用了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建成了黑木耳三级菌棒智能生产车间、黑木耳智慧温室大棚示范基地,实现了质量和产量的双重增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谓亘古不变的真理。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