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曾多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
事实上,对于此次“海底捞禁止自带菜”的话题,网络上大致有两种声音。其中一方认为,餐饮门店谢绝顾客自带食材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自带食材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纠纷,从根源上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近年海底捞曾卷入多起食品安全风波。天眼查显示,海底捞旗下的上海捞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涉及多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2020年7月,有消费者反映称其在济南海底捞门店就餐期间,在门店提供的乌鸡卷中吃出了硬质塑料片。
2021年10月,上海捞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同济路分公司因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2万元的罚款。
去年4月,海底捞推出了新品河豚火锅,并打出“安心吃河豚”的标语,但海底捞却一度因此卷入顾客食用中毒的风波之中。
彼时,海底捞回应称,门店使用的产品系无中毒风险的食用级河豚。事发后,涉事门店已进行排查,除该批顾客外,其他参与本次河豚品鉴活动的顾客并未反馈异常情况。根据顾客提供的医院化验报告显示,主要是炎症反应,并非神经中毒。
几个月后,海底捞旗下的另外一家公司——苏州捞派餐饮有限公司徐州云龙分公司,因使用的柠檬经抽检克百威项目不符合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被徐州市云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00元。
今年1月,厦门海底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漳州龙文建元东路分公司又因白色饭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项目不合格,被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
此前谈到海底捞的食品安全问题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指出,这与海底捞近年来的快速扩张有紧密关系。餐饮行业与常规的制造业不同,其在快速复制的过程中对服务网络的要求极高,严重依赖人力资源,一旦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跟不上,便容易出现问题。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海底捞公司内部的食品安全问题都不能做到完全的杜绝,因此海底捞对于顾客自带食材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并非无稽之谈。尽管此前在面对顾客自带食材的情况时,海底捞会采取留样并签署免责协议的举措,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仍无法完全避免相关纠纷给海底捞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完全杜绝顾客自带食材做法是否正确虽有待商榷,但却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