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加盟的商家们盯上的就是档次高、风格突出、优质服务等等特色优势,当经历危机之时,某加盟商评价道,当时选择放弃这些特色,转而去做平价中餐是一个“冒险地”、“走投无路地”、“放手一搏地”举动,但这个举动后来被证明是绝境中唯一的转机。
说不清七年前是谁最开始上新中餐的,总之,对于当时“爹不疼、娘不爱”(没有关于店面选址的指导规范,没有各类销售支持,当时股东只管收加盟商每年的20万至30万的加盟费,其他一概不管)的加盟商来讲,“上新中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抓住了便不可能松手。
03
做中餐
救得了上岛咖啡们吗?
做中餐是上岛咖啡没办法的办法。
时代红利过去,总部放手,加盟商想要止住亏损活下去,必须改变。要么找到新方法把咖啡卖出去,要么找到新的盈利点,加在“上岛咖啡”的菜单里,或者另起炉灶,做新品牌。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少加盟商都选择了“+中餐”,然后成功地活了下来。点评信息显示,有的上岛咖啡开了12年,有的开了14年、15年,还有的已经开了17年。
中餐没有“辜负”上岛咖啡加盟商的期待。
调研过程中,内参君选择了午市前、午市中、午市后三个时间段联系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上岛咖啡门店。其中有的门店由于生意过于火爆,而抽不出时间分享内容,拨打的每通电话都是在食客热闹的聊天声中匆匆挂断。
一位老板在闲暇时告诉内参君,“来吃中餐的人多。现在能活下来的上岛咖啡,基本都是靠中餐活下来的。”
脱离总部管控的上岛咖啡们,贴近消费者生活需求,用中餐拓宽了门店的用餐场景,提供既能喝咖啡也能吃正餐的地方,吸引老顾客。再借助会员营销,拉动复购。
各地加盟商还根据当地顾客需求,能动地做了一些调整。
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上岛咖啡,主要面相30-40岁的消费者,门店布置和菜品相对来说会偏休闲商务一些。
而下沉市场的上岛咖啡非常多元化。门店画风和星巴克式的“人手一台电脑的办公、社交场景”差远了,几乎就是慢节奏小城安逸生活的写照,有不少的店里还放了麻将桌供消费者娱乐。
“+中餐”等一系列“本土化”操作让上岛咖啡成功地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让自己成为12、14、17岁的老店。
近段时间,不少新兴的咖啡品牌也开始加中餐,其中不乏影响力比较大的连锁品牌。
咖啡品牌加中餐多从早餐入手,加煎饼果子、粢饭团,前段时间,M STAND也推出了烧饼、油条这样的中式早餐。
相对中式正餐,早餐模式更轻,有更多标准化半成品供选择,咖啡店增加这一业务更简单。
从目前消费者的反馈来看,顾客对“咖啡+中餐”较有热情。
但咖啡品牌用中餐创造新的盈利点非常不易。中餐品类比咖啡内容更丰富,各方面的要求也更多,把中餐设为咖啡店长期提供的产品,门店会面临很多挑战。
04
小结
截至目前,11月份齐刷刷挂上“暂停营业”的上岛咖啡们,部分选择提前放春节假期,等到明年再战;部分选择元旦开业,希望抓住这波节假日消费浪潮。
但不论怎样的选择,上岛咖啡们谋新求变做中餐,被市场认可已经7年有余,相信上岛咖啡做中餐的故事还会继续很久很久。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杨柠睿 陈黎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上岛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