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咖门 国君
2022年尾,华东又出现一个黑马咖啡品牌。
在上海和苏州,一个名叫“比星咖啡”的品牌,不断出现在行业人的视线中:
华东多地线上咖啡排行榜第1名,上海静安寺13平小店月营收突破28万,对标Manner,连获2轮融资。
成立5个月,开店42家的比星咖啡,到底怎么样?我和其创始人吴彬彬聊了聊。
01
5个月连获2轮融资
华东又现黑马咖啡
近日,咖啡品牌比星咖啡,获得了前宇资本(林向红任董事长)追加的天使轮融资。据悉,这是该品牌继7月份获顺为资本(雷军任执行董事)天使轮融资之后,第二次融资。
在资本趋向保守的今年,比星咖啡有什么独特之处?
先来看业绩。比星咖啡的上海首店静安寺门店,面积13平,一个月营业额28万,做活动的时候,最高出杯量破千。目前在上海的门店,平均单店日出杯量约500杯,苏州的门店单店日均出杯量在300杯上下。
线上数据也表现不俗,比如苏州的首店腾飞工业园店,是个月租金不到5000元的20平小店,外卖的月单量达到了9999单,成为咖啡行业少有的万单店。
与此同时,在饿了么咖啡飙升榜、好评榜的排行榜中,比星咖啡在上海宝山区、黄浦区、杨浦区、松江区等区域,都分别获得了榜一排名。
我还观察到,这个品牌门店设计感也很强:在开出的门店中,有ins风的小房子造型店,还有帐篷造型的露营风门头店,以奶油色为主色调,颇具治愈感,还有暗黑系的纯黑主题店,给足了顾客第一次到店的理由。
在表象之下,比星咖啡的品牌逻辑是什么?我和其创始人吴彬彬聊了聊。
02
发力15~20元价格带
对标Manner,做平价精品咖啡
吴彬彬也曾是茶饮行业的从业者,曾开过1000+门店,之所以在咖啡领域重启创业,是因为在上海看到Manner,以及很多咖啡小店的发展后,认为小店模式在连锁商业模式的规模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当时我估算了一下,茶饮行业100家以上体量的品牌,有几百个,但咖啡行业100家以上的品牌不到20个,还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于是,对标Manner的小店模式,吴彬彬创立了比星咖啡。
比星咖啡现有门店中,最小的门店8平,最大的有60平,但在吴彬彬的计划里,主流门店模型应该是30平左右,设计标准化,如果有低租金的点位,也考虑开30-80平的大店,同时商场、写字楼、街边三种业态同步拓展。
和市场上常见的“快咖啡”相比,比星咖啡有4个特别之处。
1、出品坚守专业,研发中有3个Q-Grader
5个月开出42家店,其中一半是合作联营门店,比星咖啡的开店速度是快的,但在出品上,却坚持了一种“慢”。
今年以来,咖啡这门慢生意越来越快了,出于成本、效率的考量,咖啡饮品化成为一个趋势。
比星却更看重专业和精品。出品认真,咖啡培训也没有“速成”,研发团队有3位Q-Grader。
在他看来,咖啡生意可以通过茶饮的运营快起来,但“在对内出品上,还是要守住专业和灵魂”。
出品的坚守,也反映在门店的销售上,吴彬彬透露,菜单上有一半以上的产品是特调和茶饮类产品,但销售排名第一的始终是经典款拿铁,比星咖啡的含咖啡产品占比80%,整体复购率超过30%。
2、押注中端市场,发力15~20元价格带
行业发展到现在,咖啡馆越来越多,但咖啡馆分类越来越明显,有的主打茶饮消费者爱喝的“咖啡味小甜水”,有的是满足咖啡重度依赖症的日常刚需,还有一些是提供空间属性。
用以终为始的思维来看,比星最终要做的,还是咖啡刚需消费者的生意。
想要做好日常刚需咖啡,价格就不能高,目前比星咖啡的产品核心价格集中在15~18元之间,在吴彬彬的市场调研中,15~20元的中端咖啡领域,是存在市场空白的。
“幸运咖在塔基,以10元以下的价格,培养咖啡用户;星巴克在30元以上的价格带,教育了大量消费者,作为成瘾性极高的品牌,未来幸运咖客群的咖啡升级需求,星巴克客群的日常咖啡需求,是比星想要抓住的。”吴彬彬表示。
3、用茶饮的思维,解决咖啡馆15点后没生意的痛点
比星咖啡的研发团队,有咖啡研发、茶饮研发,还有咖啡茶饮都擅长的综合型研发,其产品也分为经典咖啡、鸳鸯咖啡(茶拿铁)、特调咖啡、柠檬茶4个系列20款产品。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研发团队和产品组合,比星咖啡看中的是“咖啡馆15点以后的生意”。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