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该店的投诉共有7条,投诉理由大多为销售假货,半个月前还有消费者反馈,其在该店购买的一瓶“海蓝之谜精粹水”经鉴定为假货。而化妆品观察查询发现,“锦绣前程美妆海外专营店”并未上传其营业执照。
“这些店铺无证经营,就是为了逃避品牌、消费者的维权,进而肆无忌惮地销售低价伪劣产品。”上述婴童护肤企业负责人透露,刮码低价销售其产品的店铺中超过一半是无证经营,“由于无营业执照,投诉无门,拼多多不予理会;即便有的上传了营业执照,投诉到登记所在地的市监局,却因信息虚假导致无法立案。”
事实上,《电子商务法》早就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送。
04
“用假货和低价摧毁着品牌”
除此之外,虚假宣传、违规宣称、套证等违规问题,在拼多多上也比比皆是。
“拼多多入驻门槛太低,违法成本太低。”某品牌负责人直言,在拼多多开店不需要营业执照,卖货不需要品牌授权,个人随便在网上注册便可卖货,即便消费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投诉,也鲜有受到处罚的,“平台和店铺互相掩护,逃避监管机构的管理。”
化妆品观察查询拼多多官网发现,在商家入驻“资质要求”中,根据不同店铺类型设有不同的入驻门槛。类型为“企业店”的,普通企业店需提供管理人和法人的身份证、企业三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若为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还需提供品牌商标注册证、授权书。而“个体工商户”,仅需提供身份证和营业执照。类型为“个人店”的,仅提供身份证即可开店。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经营资格还是授权资格的审核,拼多多都比较宽松。
“拼多多应禁止商家销售未获品牌方授权的产品。”上述婴童护肤企业负责人指出,如果一个品牌无法管控自己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定价,那么这个品牌是没办法长久健康发展的,“拼多多对乱象不遏制,导致品牌失去了控制权,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他指出,对于以线下渠道为主的品牌而言,线下价格统一,拼多多上商家未经品牌方授权,低价倾销,“不仅打击了经销商对品牌的信心,更给线下实体带来毁灭性的冲击。”
某美妆连锁店创始人就坦言,门店好不容易打造出一个爆品,拼多多上一些商家就销售水货或假货,把价格压得很低,“造成该款产品销量下滑,进而导致客源流失,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困扰”。
而为了应对来自拼多多的低价冲击,其不得不采取措施,“价格不稳定、价格管控差的品牌,我们会相应减少合作,主推品质和价格相对稳定的品牌”。她还建议,“品牌应该提高管控能力并承担起打假责任,不然根本做不起来”。
“无论是实体店还是品牌,没有一定实力是挺不住冲击的。”在上述品牌负责人看来,品牌创建不易,拼多多上的不良商家,吃着实体店和品牌的红利,却用假货和低价摧毁着品牌,“乱价对品牌伤害非常大,干死一个品牌,他们换个品牌继续”。
05
“需要一次‘大清洗’”
一直以来,拼多多凭借着低价和团购模式,在电商渠道杀出一条血路,并成功在美股上市。“低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超级流量,另一方面也因此被贴上了低质、山寨等标签。”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表示。
早在2018年,中消协便通报拼多多存在售假行为,售假产品集中领域就包括化妆品。去年5月,上海市消保委约谈拼多多时,再一次指出其存在商品质量、假冒侵权等问题,并要求拼多多摒弃唯流量思维,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强化对商户的资质审核,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上线。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遏制电商平台乱象,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出台了多部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指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商家进行实名登记,承担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管理责任。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也强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对平台内商家进行日常监督,“发现违法经营的,应当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直至停止提供平台服务,并报告药监部门。”而《化妆品网络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后,也将进一步压实平台管理责任。
这意味着,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拼多多难辞其咎,甚至要承担连带责任。但就目前来看,收效甚微,拼多多上依旧乱象横生。或许正如某品牌电商负责人所言,“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拼多多需要对平台乱象进行一次‘大清洗’,才有望‘脱胎换骨’,更稳当地向前走。”
来源:化妆品观察 文/蔡杏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