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期的喜茶与奈雪的茶,都是第三空间的忠实拥趸,前者开手造店,后者有书屋,追求店店不同的设计,穷尽年轻人的体验需求。
疫情的痛感传来,二者的战略规划又同频转变。2020年疫情开始后,喜茶和奈雪分别开始拓展小店店型,喜茶叫“GO门店”,奈雪叫“Pro茶饮店”,换汤不换药,都是用最小的面积,实现最大的运营效率。
当然,还有线上。根据奈雪发布的《2021年大数据报告》,过去一年中,奈雪线上点单占比超7成,线上订单数相比2020年增加64%。
说了这么多,和麦当劳做自习室有啥关系?
麦当劳也是那个有线下困扰的“大冤种”啊!
中国市场的麦当劳有超4000家门店,肯德基更多,有8500余家。对于这些早早入华的“洋快餐”品牌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是“一边成为了本土餐饮服务业基本盘,一边又在线上化等方面水土不服”的窘境。
加快数字化进度以来,麦当劳的数字化订单占比已达七成,肯德基甚至达九成。
特别是疫情后,光顾麦当劳这类快餐店的顾客越来越少。出于盘活线下和营销的需求,自习室看起来是一个有效手段。
目前,新茶饮品类里,喜茶和奈雪分别有超800家门店,而星巴克拥有6000家,在不久前发布的“重塑计划”里,这家全球连锁咖啡巨头,接下来仍会押注中国市场,持续将门店增至9000家。
线上越做越强,不如顺道考虑一下线下的营销思路。
有人要问了,比起麦当劳,星巴克、喜茶们原本就是按“第三空间”的需求来建的,你怎么不去啊。
好的,接下来要讲这个。
03
朴素一点
去年12月,星巴克位于上海西藏中路来福士写字楼1楼的“共享空间概念店”开业,占地约200平米,设100余个座位,空间被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设立了供打工人使用的单人间、4人间和8人间付费会议室。称得上把第三空间做到了极致。
零售君小分队曾选择在这里开了一场选题会,因为小会议室外人声鼎沸,效果并不算好。但概念店的火热昭示了彼时需求的旺盛。
只不过,如今,这家店很少再复开业时的盛况。点评平台上,不少用户不无遗憾地写道:人真的很少,看起来很空旷。
今年1月,星巴克联合美团推出“1971客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上线了“咖啡有个局”和“客厅开个会”两种空间服务,前者适合好友小聚,后者适合多人开会。总体看下来,反响也没有想象中火热。
其实真的很想对这些企业喊一嗓子,单人对“第三空间”的需求,非常朴素。其中一条,就是上述消费者“没落贵族”所说,坐一天下来,需要成本可控。
这带出来两个品牌形象问题:
第一,过往麦当劳等快餐店,已经因为它的“基础服务”特质被广为人知,从消费者心理上说,进入没有门槛。
午夜0点后,它可以收留都市里的无家可归者,白天,你可以和好友约在这里畅聊一天,不消费也不会有负担。互联网上那个古早的问题,“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的厕所可以免费使用”,是可以援引的例证。
第二,星巴克有底气涨价,新茶饮顶不住降价,但它们在麦当劳一杯不过十块钱出头的美式面前都弱爆了。
当然,空间价格定在了商业模式里,分层了各自的用户。但今天面临的问题是,不想花钱的消费者——尤其在消费欲望愈发低下的今天,还会在意那么多吗?
零售君曾有过许多次背着电脑出门找座位的窘迫时刻,所以还想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说几句。
因为不喝咖啡,很少去星巴克一类的咖啡店,不含咖啡因子的饮品比起新茶饮,显然后者的性价比更高。
喜欢明亮又干净的环境是本能,倘若一家奈雪的茶和麦当劳相邻而立,走进前者几乎算一种本能反应。然而,这时细节的尴尬来了。
圆桌与卡座组合看起来最适合办公休息,但在很多奈雪门店,在线点单牌都贴在圆桌正中央,牌子具有一定厚度,电脑根本无法稳稳地静置。
此外,喜茶也好,奈雪也好,矮脚沙发休憩区的设置占据了主流,适合单人的桌椅组合少之又少,第三空间再美,也不全然适合每一种需求。
零售君也加入了不少区域图书馆、文化中心座位预约群,市场现状是——供不应求。毫无疑问,手速和运气需要同时在线,才有可能成为幸运儿。
最后,向被遗忘的倒霉蛋们喊个话:
码字、写方案、做PPT、看书、自习,或发呆,去麦当劳、肯德基吧!
为了防止被说收钱打广告,所以再补充一句:哪怕不消费也行……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遛弯儿带王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