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日料店老板都始料未及,本以为这件事情早就过去了,罚款也罚了,赔偿也赔了,调查处罚在7月11日就已经结案了。而且被罚的理由是清酒没有中文标签,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没想到却在两个月之后的9月17日上了热搜,“人均2000元的高端日料,宣称食材全是日本进口的,没想到却采购自农贸市场”,这汹涌的舆论给了它致命一击,直接让餐厅关门停业了。
说实话,其实很多日料店为了提升菜品溢价,都会宣称自己的食材是进口的,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少人去真的追究。
这家店日料店的问题就在于,用日本地点命名的菜品涉及到了核辐射区,而中国是禁止从这些地区进口食材,它自己的疏忽埋下的雷,被人抓住了把柄,一逮一个准。
2、陷入“塔西佗陷阱”,积攒的信誉毁于一旦
不过,可能这家日料店老板自己也觉得委屈。
现在网上铺天盖都说它用的是“假食材”、“冒牌货”,但从市监局调查的结果上来看,其实它只是部分食材是采购自杭州、青岛的农贸市场。
那份处罚通知上显示,该日料店中的软煮东京湾章鱼、长崎真鲷、千叶县剥皮鱼刺身、煮北海道金吉鱼、德岛油墨鱼配鱼子酱、岩手平目鱼、富山县白虾、北海道大极上海胆,上述菜品主料真的都是日本进口的。
只有炸海苔配北海道扇贝、爱知县星鳗苗、爱知县鳗鱼蒲烧、长崎天然星鳗中的主料鳗鱼和扇贝是采购自农贸市场。
也就是说,它大部分食材是日本进口的,少部分才是国内采购的。
但现在不管它解不解释都没有用,因为它已经掉入了“塔西佗陷阱”,口碑被败坏了,大众已经对它失去了信任,而信任危机对一个餐饮品牌打击巨大。
就如同“拉面第一股”曾打出的广告语是“大骨熬汤50年”,但后来被媒体曝光骨汤造假事件,称其汤底实际是用汤粉、汤料调制而成,每碗成本只需要几毛钱。该消息被证实后,味千拉面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一时间声誉骤降,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PS:塔西佗陷阱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03
因食材“虚假宣传”,
多家连锁餐企已被罚数十万
被食材虚假宣传反噬的不仅仅是这家日料店和味千拉面。
近两年,有不少日料店,甚至连锁餐企也掉入了这个坑:
去年12月,“上海第一网红日料火锅自助餐”一绪寿喜烧被曝出门店以格林兰比目鱼(庸鲽鱼)为食品原料,制作门店菜单上的“日式烤鳕鱼”菜品,最终因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万元;
去年9月14日,在上海有20多家门店的日式简餐连锁品牌“奈良小鹿”,因其公众号文章宣传它的“一品蒲烧鳗鱼饭”优选上等的日本鳗鱼,经查是福建莆田的“速冻调味烤鳗”……后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款35万元;
去年8月15日,上海“查厘士港式茶餐厅(南丰城店) ”在“饿了么”外卖平台上发布“南洋咖喱龙利鱼”的菜品,但实际在菜品中使用的是巴沙鱼柳,涉嫌虚假宣传,被罚20万元;
还有此前知名牛肉火锅连锁品牌左庭右院,其在餐厅灯箱、菜单、餐垫纸上用“当餐新鲜直送”“川贵原种土黄牛”等文字作为宣传语,但实际上因为牛肉食材供应短缺等原因,提供的是冻品牛肉,但文案却没有更换,构成了虚假广告,触犯了广告法,被罚款21万元;
……
当下,不少餐企为了提高品牌的差异化,会采购一些进口食材,或是是稀有食材,并且当成重点来宣传,以此凸显品质,提高菜品价值感,这本无可厚非。
但有些企业可能会夸大宣传,以为没人会较真就心存侥幸得过且过,但是一旦有人较真起来,基本难逃违法的后果,还会给品牌带来严重损害。
写在最后
当下,不少餐企为了宣传食材的高价值、新鲜,或多或少会夸大一些,但有的餐企把这种行业的潜规则当成常态,当成理所当然,明目张胆宣传,糊弄消费者,这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埋雷。
而食材“虚假宣传”造成的反噬,轻则罚款数万数十万元,重则让顾客产生信任危机,对品牌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甚至在负面舆论的浪潮下扛不住可能就直接关门大吉了。
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