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人们把钱袋子捂得更紧了。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反之,消费意愿降低,“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正成为人之常态。
经济压力伴随着疫情,使得大批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在吃穿住行上比过去更“抠门儿”了。这样的消费降级,也对餐饮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收入持续下滑,今年5月仅达到3012亿元,同比下降21.1%。行业中的餐饮人,正千方百计维持生计。
变紧的钱袋子,敏感的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正变得比从前更加敏感,即便消费价格上浮区区一元,也会挑动大家的神经。
今年2月,星巴克中国市场多款产品涨价登上微博热搜,其官方APP显示,拿铁、馥芮白等产品各杯型均较此前提价1元,美式咖啡等各杯型提价2元。
虽说星巴克这次涨价距离上一次已时隔2年,涨幅也只在1元左右,但还是引来了大批消费者的质疑甚至是讨伐。
消费者冷淡的回应很快反映在星巴克的财报上。星巴克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中国市场净收入下降14%。其中,同店交易量下降20%、平均客单价下降4%,同店销售额下降23%。它从北美、韩国等地区市场涨价过程总结而来的经验与套路,来到中国后明显水土不服。
而在星巴克业绩失色的中国市场,掀起平价咖啡风暴的瑞幸涅槃重生。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瑞幸咖啡实现营收24.0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9.5%;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营业利润为1610万元人民币,首次实现单季度全面盈利。
两家企业的不同遭遇侧面反映出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开始更慎重地支配有限的收入。三十多元起步的星巴克难免令人斟酌再三,瑞幸的价格则更加亲民。
消费下行时代已经到来。餐饮作为民生消费领域的一大板块,率先察觉到了变化。
事实上,不只是咖啡领域,火锅、新茶饮、快餐等各大餐饮赛道内的企业也已经感受到了消费骤降的压力。
“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在今年3月发布的2021年年报中就已经写道,“我们感受到消费者把手中的钱袋子握得更紧。”年报显示,2021年奈雪“每笔订单平均销售价值”从2020年的43元下降到了41.6元,同比下降3.2%。
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的海底捞,也不得不面对顾客谨慎消费的现状。海底捞今年发布的2021年年报也显示,截至2021年底,海底捞餐厅整体客单价由2020年同期的110.1元降至104.7元,降幅明显。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深耕餐饮十余年,今年来也深刻感受到了消费下行给门店带来的变化。他向红餐网坦言,顾客的支付能力正在严重下滑,消费意愿越来越弱,不止是他所在的小龙虾赛道,这场无声的风暴正蔓延到整个餐饮行业。
“豪虾传的客单价由原本的105元至110元区间,现在已降到90元左右。”除此之外,蒋毅表示,顾客的消费频率也在降低。“以前一些消费者可能一周吃一次小龙虾,现在可能下降到一个月吃一两次。”
他还观察到人们居家消费的比例逐渐提升,“一些年轻人开始在学着家做饭,一方面是疫情因素,另外一方面与消费下行有关。在家做饭比下馆子便宜。”
消费下行风暴中,餐饮企业花式应变
三年前,豆瓣上拥有超25万用户的“零食拉踩小组”曾发起过一项“你们觉得喜茶贵吗”的调查,最终参与投票的人数有3973人,其中觉得贵的人数占比高达98%。
不过彼时,被认为昂贵的喜茶并不缺人捧场。经济飞速增长时期,喜茶主推的中高端茶饮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如今经济下行压力来临,喜茶也开始调整品牌策略,走上打造性价比的道路,从而与市场同频、与消费者共情。
今年二月,喜茶完成产品调价,芝士茶、果茶、奶茶、咖啡等全品类绝大多数产品,调价幅度在1-10元不等,同时宣布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且现有产品在今年内绝不涨价。
奈雪的茶也于今年三月通过官方微博宣布调整价格,推出了9到19元“轻松系列”鲜果茶,并承诺每月都会上新定价不超过20元的茶饮。
消费下行风暴下,行业头部品牌正花式应变,围绕“性价比”大做文章。喜茶奈雪们热衷于打造性价比产品,有的餐企则直接孵化了主打性价比的副牌。
人均125元左右的连锁火锅品牌大龙燚,就做了一个人均60-70元的自助鱼火锅品牌,门店室内外共20张桌子,员工人数也压缩到了8人,日均营业额稳定在1万元以上。大龙燚创始人柳鸷表示,这个子品牌是他们在意识到消费下行趋势后,针对市场变化做出的响应和探索。
在性价比策略下,连锁餐企借势企业的议价能力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集中采购来做到总成本领先,从而走利其商业模式,在低价的基础上保持盈利空间。
除了性价比外,“小业态”“差异化”也是今年以来发生在餐饮业的一些明显变化,这些变化都和消费下行有一定关联。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