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竞争日益白热化,餐饮业的同质化问题也日渐凸显。身处其中的餐企,如何保持新鲜感和持竞争力?
为什么餐饮业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了?听到这个问题,很多餐饮人可能会答,“内卷呀”。
其实,餐饮业同质化日益严重的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餐饮人害怕怕同质化,可又魔怔般地走在同质化的路上。
餐饮同质化加剧的深层原因
餐企要摆脱同质化,首先要搞清楚同质化的普遍原由,搞清楚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
在笔者看来,餐饮业的同质化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1、遵循成功经验来打造品牌
很多老板热衷于以普遍的行业标准或是头部品牌的成功经验来打造品牌。
比如,做火锅的,就像海底捞、小龙坎等品牌看齐,要么卖服务,要么卖川渝文化;做咖啡的,就瞄准星巴克,打出各种各样的“第三空间”;做茶饮的,就盯着奈雪、喜茶、茶颜悦色等头部品牌,什么产品火就卖什么。
头部品牌的成功经验确实可以让一些创业者少走弯路,这是它的好处,但是它的坏处也很明显。
这些“成功经验”会像指南针一样,指导所有人往一个方向走,且越走越像,最后就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遮住logo后大家几乎都一样,顾客很难区别品牌间的差距。
2、沿用一致的产品升级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为稳住核心地位,不得不持续升级迭代产品。这时,它们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加法升级,在原有产的品基础上不断做加法。
比如,菜馆们为了留住所有的顾客,不断上新不同种类和口味的菜品,湘菜馆卖川菜,粤菜馆卖湘菜。
茶饮店和咖啡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不仅不断新增新系列种类和口味的同品类产品,还跨界进入彼此的领域,茶饮店卖咖啡,咖啡馆卖奶茶。
这样做没错,可如果所有品牌都按照这逻辑走,品牌间的竞争只会更激烈,同质化也只会更严重。今年的茶饮市场为啥从竞争变成“内卷”?因为产品上已经无法或者说很难再做加法了,所以只能“互掐”打价格战了。
第二种方式是,在原有的市场上不断细分。
比如,串串细分出炸串、烤串、冷锅串串;茶饮细分出水果茶、柠檬茶、杨枝甘露……大的品类细分完了,又在细分的品类上再细分,比如柠檬茶细分出泰式柠檬茶、手打柠檬茶、苦瓜柠檬茶等。品类细分完,还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维度再次细分,比如火锅,细分出平价火锅、高端火锅等。
过度的细分,使得市场逐渐被瓜分为一个个小市场、甚至衍生出一些“无用”的品类,分散的人群和微小的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其持续发展。一味地追求市场细分,只会将自己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小,客群也越变越窄。
同质化泛滥下,品牌该怎么保持“风格”?
同质化加剧对餐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牌个性逐渐缺失,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低,满意度也越来越低。
举个例子,市场上突然冒出一款新产品或一种新服务时,顾客往往会趋之若鹜。而后,随着各路品牌跟进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很快这就变成了行业标准,顾客逐渐把这种产品和服务当做理所当然,并对品牌下一次的升级迭代产生了更高的期待。品牌为迎合这期待,不得不再升级迭代。如此循环往复,顾客越来越麻木,对品牌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降低。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