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几个月前,内参君确实感觉中式烘焙似乎火过了头,有泡沫之忧。但真的没想到,这波风口能凉得这么快。
跟多位资深烘焙人细究起来,大家一致认为,根源还是在于商业模式没跑通。
看着红火的生意
其实不赚钱
前不久,餐饮人老梁发了个朋友圈,说自己放弃中式烘焙了。
他并不是头脑一热就扎堆跟风的餐饮小白,而是一个在餐饮圈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老炮。做过好几个连锁西餐、烘焙品牌,都是有区域影响力的成功案例。
去年11月份,伴随着当地一个热门商圈新商业体的开业,他开了一家新的中式烘焙品牌。彼时这个品类如日中天,在墨茉、虎头局等“大明星”的带动下,正在掀起一个中式烘焙新风口,全国各地都有摩拳擦掌的餐饮人投身其中。
一时间,大家仿佛都对“国潮+烘培”的流量密码心领神会,一方面跟风头部品牌的爆品,一方面结合当地口味做一些吸引眼球的创意单品。在品牌的视觉呈现上,也极力把“潮酷”“怀旧”“地域特色”等元素结合在一起。
“是因为现在刚上市吧,等过俩月大量上市了再买,没准便宜了,现在吃不起”大哥调侃道。
一个个品牌案例,看起来都是那么未来可期。
内参君问他,为啥觉得中式烘焙做不下去?
老梁简单总结了几点,这些因素都是环环相扣的:
·产品同质化太严重;
·门店复购率很低;
·客单价也很低;
·虽然营收低,但是成本高啊。
种种现实让老梁觉得这个品类已经没有继续做的意义了。他准备把门店转型,回到自己原先最擅长的面包烘焙,客单价高、顾客粘性强,比中式烘焙“香多了”。
内参君还认识另一家在万达金街开了中式烘焙品牌的餐饮人,这个品牌在产品、营销上也非常努力,抖音、小红书、美团上常常能刷到。但是对方却跟内参君说了实话,看着很红火,其实营收一般般。
排队是中式烘焙店的标配,赚不赚钱只有自己知道
中式烘焙已全面降温
仅仅在3个月前,墨茉在北京西单大悦城的首店开业时,还迎来了最长排队时长7.5小时的场面。虎头局、泸溪河等品牌的全国征战,也往往赢得火爆开局,开店飞快、顾客买账、资本跟投,仿佛重现新式茶饮的崛起之路并非难事。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20年8月到2021年9月,墨茉就拿了5轮投资,其中不乏美团龙珠、今日资本、番茄资本等明星资本,融资金额往往高达数亿。虎头局、爸爸糖、月枫堂等新秀品牌,也有大把资本追在后面给钱。
没想到,短短的几个月里,这些辉煌全都结束了。
再次走在北京、郑州的热门商圈,位置显赫的中式烘焙,却常常成为顾客的“真空地带”。在朝阳大悦城的一家中式烘焙店买麻薯时,内参君分明感觉店员在刻意拖延购物结账时间,好让顾客在店门口营造扎堆的景象。
今年2月,墨茉点心局被媒体爆出正在裁员,品牌部40%的员工被裁掉,财务、人事部门也受到波及。
尽管墨茉及时辟谣称这只是部门调整,涉及人数占全部员工数量并不大,甚至贴出了新的招牌广告称要大批招人,但外界对于新中式烘焙品牌们的质疑,却从此越来越多。
是因为店开的太多吗?
中式烘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老梁已经说了个大概。他最直观的感受是,做中式烘焙的店短时间内出现了太多,导致流量被严重分散。
的确,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新老品牌一起出动,很快把顾客吃得“累觉不爱”。先是墨茉、虎头局等头部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下,疯狂攻城略地,积极覆盖各大城市的重点商圈。后有鲍师傅、泸溪河、祥禾饽饽铺等老字号品牌瞅准机会,也来分一杯羹。
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地方品牌,上海的“珍糕兴点心局”,天津的“唐小合点心局”,广州的“狮头点心局”,厦门的“三味酥屋点心局”,福州的“未芝点心局”、郑州的“合谷堂·中华点心局”等等。
最后,茶饮品牌也杀将出来,今年1月份,奈雪的茶在全国门店同步上新了6款中式点心。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烘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