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的报道显示,目前Manner主要有4种门店模型:
3~10平米的原版Manner
这是Manner的第一代店型,多分布于上海老城区,在2021年以来由于新点位稀缺,已经不再是重点店型;
20~50平米的Manner主力店型
能呈现品牌感,带有少量座位,在疫情后,Manner一半以上的新门店都属于此类;
80~100平米的咖啡+烘焙门店
2019年在门店加入烘焙产品,对客单价提升效果显著后,Manner把烘焙作为了提高客单价、复购率的重要手段,2021年8月31日上新的15款新品里,烘焙类产品有9款。
50平以上的轻食餐厅
2021年1月,Manner开出全国首家轻餐店Manner Cafe,位于上海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B1,集咖啡、烘焙、轻食于一体,截至目前,上海共有5家轻食店,分别分布在在恒丰路达邦广场和杨浦的宝龙旭辉店等地。
3、避免陷入外卖价格战,毛利被蚕食
第三个原因,或是出于毛利考量。
外卖平台的高佣金,已经是餐饮一大痛点,各种促销、满减、补贴后,再减去平台佣金,很多咖啡馆“卖一单赔一单”。
Manner为了保障精品咖啡的品质,使用半自动设备出品,牛奶都是短保的鲜奶,为了保障浓度,咖啡粉使用量高于行业平均,15~25元的价格,又明显低于其他精品咖啡。
因此,Manner在成本、销量、体验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打磨出了成熟的门店模型。
但如果加上外卖佣金后,不仅很多运营细节需要重新梳理,而且门店盈利模型也需要重新测算。
而且上了外卖,运输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口感,可能会让Manner的“精品化体验”有所下降。
03
“极致便捷”
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必然要求
成立7年,选择在2022年春季开放外卖,不少行业人分析,至少有2方面原因:
客观原因是疫情多发,让很多白领开始居家办公,门店客流下降,而开启外卖是已经被验证过的有效方法;
主观原因是品牌对增量市场的挖掘,如何拉新、寻求增长,以及如何提高复购、提高客单价,优化利润模型,是Manner在体量越来越大之后,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但在我看来,本质原因还是消费者需求,在中国,做咖啡就是要做到极致便捷。
尽管Manner已经在很多写字楼大堂有店,但对于早上要赶在上班最后一分钟卡点打卡、会议休息间隙仅有10分钟的大城市白领来说,专门去店里买杯咖啡的时间,也很奢侈。
仅是早高峰,想想要从吧台上一排排的咖啡中精准找到自己点的那杯,就会把很多白领劝退。
事实上,针对打工人的极致便捷,才是Manner最初安身立命的根本。创始阶段,Manner南阳路的2平米小店,就是在刚需群体中,用去空间化的理念,以出杯快、品质好、价格低的差异化思路,做出了高平效的小店模型。
我们一直在讨论中国咖啡到底该是什么样,有人用空间表达,有人用产品呈现,还有人在萃取方式上找出路。
不可忽略的是,在人均工作时长远超欧美的中国,极致便捷,或是才是中国咖啡最不可少的特点。
对比茶饮,无论开外卖还是小程序,让消费者以最少的时间成本,喝到优质、创新的饮品,价格还不能太贵,这就是消费端对品牌的考验。
全球咖啡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一方面要做品质和价格的平衡,一方面还要做时间和体验的平衡。
难是肯定的,但只有做到了难的事情,品牌才有价值。
来源:咖门 国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