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即使后厨一刻不停地忙碌,前台热门欧包依然是每分钟都在被买空,而其它产品却少有人问津。也就是说,高投入并没有真正实现足量产出,这个模型的平衡被需求的不均打破了。店员告诉我们:“魔法棒都卖得很好,还有一些小孩子喜欢的,其它的一般。”但正是因为魔法棒的制作更复杂,导致等候时间更久,她补充说。
现制茶饮由于原料和搭配的复杂,天然比瑞幸、星巴克等咖啡门店吃人力水平,所以产品其实也是人力因素的投影。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在奈雪的茶PRO店里,店面更加紧凑了,桌椅的摆放更整齐化,此外,店里更多的周边产品也成为开源的一大方式。
如果说喜茶开店是占据消费者的目光中心,瑞幸开店更看重产品渠道,奈雪的策略则是快跑,但步子小且稳,从区域的核心商圈而非城市整体的核心商圈出发。包括最终控制成本,PRO店其实体现了奈雪的茶从开店到管理的思维上,如何向运营方式要效率。
不过,现制茶饮品牌还没有比肩星巴克等品牌的议价、溢价双重能力,要在外部支出之外寻找控制成本的机会,试图依靠租金的控制不可能长久,因为租金往往与区域消费水平成正相关。而在自动化和数字化节省人力这方面,奈雪的茶还大有可为。或许,可以称之为现制茶饮的“工业化”。
现制茶饮拥抱“工业化”,能解决成本问题吗?
在与奈雪的茶员工的交流过程中,一个细节引起了港股研究社的注意,店员表示有些热门的水果一般是“卖完就没了”,而这部分补充“由公司安排”,店员还提到,对原料的管理是越来越细化的。按照茶饮店的模式,可能以前按月汇总的原料利用与损耗情况,逐渐会过渡到按周甚至按天。
这可能是奈雪的茶供应链优化的一部分。除了奈雪云南等地的草莓基地这种源头标准化采购定制之外,去年12月,奈雪的茶以3864万元认购入股田野股份——这家公司在水果去皮、切块、破碎、冷冻、配送等一系列处理流程上具备优势,可以帮助奈雪的茶探索水果标准化处理。
供应链优化是为了降低水果在种植、采摘、运输、储存中的损耗率,而损耗率也是成本的一部分。有趣的是,按照奈雪的茶热门产品的销售来看,草莓这一类不易保存的水果可以通过高周转变相降低潜在的损耗率,而要实现这一点,一个囊括原材料产地、门店、仓库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必不可少。
当各种原材料和流程继续标准化,这个模式也更加具有工业化的味道。届时,原材料的选品重要性将放大,而工艺的影响力将式微。根据奈雪的茶公告,公司研发的自动化制茶设备,已经在2021年第四季度末开始挑选生产商,做试生产,陆续在部分门店运营闲时投入使用,预计在2022年第三季度前,在全国门店正式应用。
但更难解决的痛点或许还要回到门店里。目前,一杯水果茶的制作流程大概是拼配草莓、打浆、加糖、加鲜果、加茶汤、冰沙机,如果能够实现一个或多个环节的自动化,员工就能从重复劳动中释放出来——尽管如此,并非所有流程都能这样简化。
一位消费者表示:“奈雪打包的员工看起来比后厨还忙。”因为面包产品无法实现装袋即走,而且打包不好影响卖相。或许是为了解决打包问题,在奈雪的茶PRO店里,除了去掉现场设备、统一由中央厨房预制烘焙之外,欧包也有更多“mini”版,包装流程更简单。
奈雪的茶当前已经在加速标准店向PRO店的转化,2021年Q4,奈雪的茶净新增149间奈雪的茶茶饮店,23家奈雪的茶标准茶饮店开始转为奈雪PRO茶饮店。目前存量的817家茶饮店,未来还得靠PRO店模式拉起坪效,降低成本。奈雪曾经在招股书中预计,PRO店将精简人力至标准店的50%,目前我们能得到的答案,是精简的大部分人力或许还停留在欧包,而茶饮的提效还在路上,但时也将至。
工业化、精细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超越人工和固定成本支出,很可能是奈雪最终盈利的重要参考,而流量长尾效应促进周边产品销售目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开源节流两方面,茶饮品牌都不会停下脚步。作为“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至少有更多的动力和资本去推进优化。
总之,最领先的品牌,最终不会让定价只停留在成本层面。但在现制茶饮跟风、内卷不停歇的今天,先站稳脚跟已然不易。也许对茶饮而言,放弃第三空间是最省成本的模式,但奈雪的茶显然不想泯然众人。奈雪的茶预亏,其实是在提醒着现制茶饮玩家们: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来源:港股研究社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奈雪的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