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芜湖这个中部小城还略显炎热时,罗森六店同开,像是宣告便利店的快乐不再是一二线城市的专属——这是日系三巨头首次进入三线城市。
在游人日益减少的芜湖中心路步行街,罗森的落地被认为是一种有力的背书,而在开店首日,年轻人排队抢购,货柜早早地变得空荡,火爆程度让人惊奇。
2020年10月,7-ELEVEN湖南市场宣布开放加盟报名。这比在2021年4月才逐步开放加盟的原计划,提前了半年。
日系三巨头也曾经历过短暂的观望期,面对下沉市场这片未被开垦过的土地。2018年,罗森就曾宣布将要进军芜湖,但开店计划搁浅,直到两年后,芜湖人民才迎来了首家罗森。
直到如今,罗森便利店已经进入安徽芜湖、马鞍山,河北唐山、保定,以及海南海口、江苏南通等三四线城市,敲开安徽、河北、海南等市场的大门。
罗森中国总经理三宅示修曾在提到河北市场的开拓时表示,“现在罗森在中国有3000多家店,但我们看重的不是店铺数量,而是所在城市的占有率。罗森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城市占有率能够达到10%,第二阶段目标是占有率要达到26%。”
不过,由于面临本土玩家的竞争,罗森们的“攻城”显得艰难,但令人惊讶的是,当它们迟迟地进入低线城市时,仍会引起轰动,在社交媒体上依然能制造不少热搜。
相比本土便利店,罗森们更像是升级版。除了Today等少数品牌是模仿日式便利店,美宜佳等品牌更像是传统小卖部。
24小时开放的特性,也让罗森们能在三四线城市找到一席之地。低线城市的消费者因为基本生活开销较低,对于夜经济的需求和购买力较强。
罗森们要想抢占城市、提升市场份额,高质量密集开店,才能发挥供应链效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在低线市场,本土玩家更有先发优势,如何突围仍是考验罗森们面临的难题。
3
“大混战”后的便利店格局
竞争加剧、盈利艰难,或将是便利店玩家们短时间难以逃避的难题。
日系三巨头下沉的同时,也将自家的便利店开到了本土玩家的家门口。不仅如此,罗森还做起了社区店,抢起了本土玩家的生意。
早在2021年8月,罗森中国便宣布在拓展新市场、持续开店的同时,将加快对社区门店的布局,在门店布局、品类突破和服务上进行调整。而在此之前,罗森的门店选址便有不少位于社区周边。
另一边,美宜佳、Today、金虎等本土玩家也在一边下沉,一边攻上。美宜佳早在三年前便进入上海,彼时其就在苏州设立了华东总部,企图将门店辐射至江浙沪。近期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衡也提到,2022年美宜佳的发展战略之一,便是从一线到五线,全市场发展。
直到目前为止,便利店市场还未有寡头出现,但市场集中度偏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20年,便利店门店数量市场CR3为36.4%,CR5和CR10差别不大,均为40%左右;在销售额方面,CR3市场集中度为44.02%,CR5和CR10分别为54.61%和66.78%。
随着玩家的门店大规模扩张,便利店市场日渐饱和,未来或将出现“大乱战”的局面。
目前外资便利店玩家,大多利用加盟模式扩张。据《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披露,彼时国内近4成企业尚未开放加盟,而日系便利店品牌罗森、全家和7-ELEVEn的加盟店占比分别达到了95%、97%和98%。
比如罗森在中国推行的加盟模式分别是“大加盟”和“区域授权”。而两者都需要在罗森供应链物流覆盖到的地方,总部也会在商品运营、店铺建设、开发角度等方面进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加盟模式对品牌形象威胁。
美宜佳等本土品牌也开放了加盟模式,尤其美宜佳一直以加盟模式扩张,加盟店占比较大。
从门店数量来看,美宜佳的门店扩张速度较快,门店数量领先外资品牌,但在品牌效应方面还是落后于罗森们。
罗森们软实力突出,对于年轻群体的影响力较大,除了关东煮等产品售卖上体现的年轻人受日本文化影响,门店装修风格、服务质量、商品结构等方面也受到喜爱。
罗森的商品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第一类,快餐鲜食,包括盒饭、关东煮、面包等,而且大多都是自有品牌产品;第二类是加工食品;第三类是非食品,包括日用品等。其中鲜食不仅是爆款商品,而且因为毛利较高,可以帮助便利店大幅提高盈利能力。
美宜佳等部分本土品牌目前还未有盒饭、甜点等鲜食售卖,也没有自开发产品。
中国本土品牌没有长期的经验积淀,玩家想要大规模扩张,除了品牌效应,还需要供应链与运营等硬实力。
外资玩家在硬实力上较为突出,如进销存管理系统、数字化服务能力、自有商品开发能力、物流供应链能力等。
不过,本土玩家近几年也在强调提高竞争硬实力,投入诸多。在模式上也在模仿日系便利店,根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报道,之前美宜佳的生意模式在上海有挑战,所以上海美宜佳选择了单店高投入的类似日系便利店模式。另外,也在前期作出多项准备,涵盖产品升级、门店改造、人员储备等多个方面。
回溯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从快速扩张,到全时等第一波玩家无以为继、黯然退场,再到一波本土玩家突出重围,不甘示弱地与外资品牌相抗衡,颇具戏剧化。
但故事走到这里,便利店市场的现存玩家仍然没有迎来春天,它们依然需要寻找更轻的商业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新的故事正在被发现、被验证。
便利店面向高消费群体,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曾将便利店的货架作为争夺的重点,但保持与新消费品牌的合作的同时,玩家也可以引入更多产品种类。
在寻求品牌合作的同时,也要打造自有品牌,通过培养成熟的爆款产品开发能力,来持续吸引消费者。
另一边,生鲜业态正在被引入便利店,扩充货品种类的基础上,性价比较高的生鲜产品还可以达到引流的效果。
除了将产品销售作为主要营收渠道,便利店也可以探索更多变现方式,比如便利蜂已经开始与电影宣发方合作,作为一个营销新场景。
目前,便利店将线下运营为主体,也要进一步推动线上场景,比如到家业务、拼团业务、直播业务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曾提到,便利店未来的销售结构,两者将呈现出80/20到60/40的比例关系。
便利店模式还有更多创新空间,等待玩家的探索。
来源:灵兽 文/薇薇安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