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有汉堡、薯条,慢慢已经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普罗大众”,像是在湖南上特色米粉,在武汉上热干面,也许当地人是把它们当做“早餐”吃,但是一旦推广到全国,就相当于午餐、晚餐都会选择肯德基。
比如全国上新热干面,在武汉是“过早”,在别的地方可能当做午餐去选择。
从纯西式的快餐,慢慢本土化上新全国特色产品,而庞大的早餐市场又会让早餐单品慢慢变成午餐、晚餐产品,从而获得的是早、中、晚三餐的客群。
肯德基的步步推进,暗藏更大的市场野心是撕掉“西式”的标签,目标是蚕食整个“快餐”市场。
关键词五:“正餐快餐化”,继酸菜鱼后,水煮肉片快餐店火了
作为一个新出来的品类,水煮肉片快餐在去年火了。
石家庄开出了一大批水煮肉片单品店,最便宜的水煮鸡肉才卖8块8一份!
街头的水煮肉片店是遍地开花,其中还诞生出了多个连锁品牌。有品牌光在石家庄这一座城市就开出了30多家门店,还走向了全国!
这是继酸菜鱼之后,又一个“正餐快餐化”的案例!
人均15~20元,这个价格在三四线城市受众非常广,年轻人不仅可以把水煮肉片当做快餐,还能当做简餐。
从前,水煮肉片只是川菜馆里一道再普通不过的菜,谁也没想过单单用它可以开出一家快餐店。
可能还有很多“宝藏品类”值得挖掘,值得快餐赛道去创新和重新定义。
关键词六:“跨界”抢食,便利店、糕点巨头、火锅大咖都抢着开快餐厅
今年,不管是日资连锁便利店三巨头罗森、全家、7-11,还是本土大鳄便利蜂、盒马等,都开始售卖“现做”快餐,比如现做面条。
而继便利店之后,老字号食品企业稻香村也跨界餐饮,开卖盒饭!
更有火锅赛道的大咖巴奴,也开了家人均29元的桃娘下饭小火锅。
而这些跨界大佬入局,不免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比如便利店,便利店房租、人工成本更低,还能实现快餐店“全时段营业”理想。
便利店以一日五餐(正餐外加下午茶与宵夜)为时间轴,提供现做的各类美食,正逐渐成为很多打工青年的日常标配。
上班前先到便利店买个包子搭配豆浆、或者面包搭配咖啡;午餐去座位区吃碗现煮打卤面或者炒饭,搭配一瓶酸奶;到了下午买杯奶茶、小酥肉等小吃;晚上下班,便利店里买些关东煮、饭团搭配饮料;宵夜时段,选择卤味、烤肠再搭瓶啤酒。
而且便利店不仅能全时段营业增加收入,还具有比快餐店更合理的成本结构。
首先,便利店基本都只有几十平,甚至十几平,面积小房租少;再者人工成本也低,员工除了在饭点卖现做餐食,平时也可以售卖店内零售产品。
在供应链上,有的连锁便利店起步就超过了不少连锁快餐企业,而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更能压缩餐饮热食成本,在与快餐店的市场角逐上,有更强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而其他行业跨行入局,也许只是一个尝试未必能成功,但也未尝不会“乱拳打死老师傅”,对于众多快餐厅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
关键词七:“内卷”,一批品类“精品店”变成“杂货铺”
“卖包子的庆丰包子开卖饺子、面条”
“卖米线的开卖土豆粉、刀削面”
“卖汉堡的开卖炸酱面、胡辣汤”……
受疫情反扑餐饮糟心的2021,成了快餐赛道混战最“内卷”的一年。
像是袁记云吞开始卖牛腩面,庆丰包子开始卖面条,阿香米线开卖土豆粉、刀削面。
为什么内卷如此严重?
因为快餐是受城镇化影响最大的赛道,当城镇化走向尾声,快餐在“增量市场”的竞争,也在逐渐转变为“存量市场”上的你争我夺。
这就逼着这些大的连锁快餐企业,开始在产品上内卷,在存量市场想尽办法寻找新的增量。
再加上疫情反扑客流下滑,快餐厅都在尝试寻求“上新品”自救。
在自救之下,整个快餐赛道形成了产品上的严重“内卷”,而这种内卷也许在未来会愈演愈烈。
总结:
财经记者吴晓波说,中国的每一次制度创新,都不是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发生的,都是被危机倒逼出来的。
对于餐饮,这句话同样贴切,快餐既要快,又要好吃,极致性价比之下逼迫着快餐企业突破“极限”。
而未来的一年,快餐赛道也许会迎来更多的变革和创新。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快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