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家连锁超市的董事长,林朗(化名)在2021年发出叹气声的次数,比以往3年加起来还要多。
因为超市销售额下滑得太厉害了。
从第一季度同比下滑近10%开始,到了第二季度的个别月份,业绩下滑幅度甚至一度接近20%——这是一个分水岭。
如果下降20%以上的销售额,意味着超市毛利空间被挤压殆尽。这并不是说超市没有生意了,生意还会有,但营运空间没有了。
让林朗想不到的是,到了第三季度,公司的业绩情况也没有好转。整个2021年下来,公司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全年亏损。
也正是在这一年,林朗对公司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包括搭建线上渠道,上线第三方线上平台;以门店为提货点,发展社区团购。同时,调整门店商品结构,引进网红商品等。
林朗表示,2021年商超所遭遇的业绩大幅下滑,是其从业20多年来首次遇到的。即便过去的年份,商超业绩也有大幅下滑的时候,但也仅是个别月份。随着商超门店的调整,业绩很快就会回升。
2021年则不同,业绩下滑成为了主旋律。过去被认为有效的调整、促销等,在2021年仿佛都失效了。
客流也大幅减少,但好在客单价有所上升,让林朗的公司有更多的时间去调整应对,但能否扛过去林朗并没有信心。
林朗认为,疫情的影响正在纵深化,几乎没有几家零售企业能够幸免。
经济新常态下,叠加疫情、电商等的冲击,线下实体零售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商超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当然,与境外旅游、餐饮、教培等行业相比,零售行业相对要好很多。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超市没有扛过2021,直接倒闭了。
即便代表着行业标杆的一些零售业上市公司,也没有逃脱营收或利润“下滑”的命运。
2021年上半年(截至2021年6月30日),18家主要超市上市企业(永辉超市、联华超市、家家悦、步步高、中百集团、天虹、北京京客隆、新华百货、红旗连锁、人人乐、三江购物、江西国光、安德利、新华都、永旺、利群股份、华联综超、顺客隆)中,12家企业的营收同比下滑,也有12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25%的有11家,下滑超过50%的有7家。
只有天虹1家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到了第三季度,营收下滑仍在继续,净利润情况在恶化,下降幅度增大。
《灵兽》统计13家超市上市企业(永辉超市、联华超市、家家悦、步步高、中百集团、北京京客隆、红旗连锁、利群股份、华联综超、新华都、人人乐、三江购物、江西国光)2021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情况发现,7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有6家企业实现营收同比下滑。从净利方面来看,有8家企业在第三季度出现了亏损,占比超六成。
统计这13家超市上市企业前三季度的业绩发现,与2020年同期相比,有11家企业出现净利下滑,且下滑幅度均超两位数;业绩同比增长的也仅有5家。
如果说2020年的疫情是零售企业遭遇的特殊情况,不具可比性。那么,这13家超市上市企业与2019年相比,净利润下滑的企业有12家,下滑幅度均超过2位数。只有新华都的净利润增长124.26%,但新华都的主营业务已经转向互联网营销。
这说明业绩或净利润下滑并非个例,而是整个零售行业共同面临的情况。
2
一直扎根区域市场的绿城超市对行业发生的各种变化都比较敏感。
绿城超市董事长田建忠对《灵兽》表示,“就当下来讲,活下来是硬道理。”
在田建忠看来,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宏观经济低迷,消费潜力下降,新冠疫情仍旧呈现零星爆发的态势,对零售行业有很大影响。“面对线上较为激烈的冲击,实体零售业面临多层次、结构性的压力巨大。”
同样,绿城超市也遭遇了销售额下滑。
2021年,绿城超市销售额较去年同比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毛利与客单几乎持平。同时,毛利率增幅超过5%。
对2021年,零售行业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田建忠都比较关心。
实际上,在2021年初,超市客流下降就成为了业内常态,但大多数零售企业的客单价都有明显增幅。
田建忠认为,大家都感觉日子不好过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超市行业近年就已经处于调整震荡期了,但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个周期的振荡幅度。
处在危险边缘的零售企业是,2020年疫情后杀入到商超行业的这些超市。
“他们只看到了疫情期间商超民生商品供给的火爆景象,忍不住诱惑进入到自己陌生的行业,伴随着竞争的激烈,他们有可能成为第一批牺牲者。”田建忠表示。
同时,对于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田建忠也有自己的分析。他认为,商超业绩下滑的主要有四方面因为:
一是,2020年超市业绩受新冠疫情影响,1-5月份的销售呈现大幅增长;
二是,电商和拼团业务疫情后快速增长,特别几大电商平台投巨额补贴拓展拼团,分流了超市部分客流;
三是,疫情后,社会部分游资进入到超市行业,经营特点为低质低价,但对区域较为规范的连锁企业形成一定压力;
四是,类似水果、奶站、酒类、育婴类等品类杀手专业店快速发展,对超市的业绩影响也很大。
田建忠的一些观点,与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的看法不谋而合。
李燕川表示,2021年五六月份,实体超市门店销售下降确实很严重。下降20%-30%的有,甚至下降30%-40%的也有。
但这个数据要看与哪一年比。如果与2020年比,因为2020年赶上疫情,超市实际上享受到了疫情红利,业绩增长幅度很高。如果2021年1月-5月份,业绩下降30%-40%,也很正常。
李燕川认为,关超市业绩下降主要有4方面原因:
一是,渠道分流比较严重;
二是,从2020年来看,老百姓手里的钱开始紧了。经过疫情冲击后,大家觉得还是要存点儿钱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老百姓要把钱往银行里存,支出消费量自然就会缩紧;
三是,经过疫情,大部分超市并没有主动地去做应对性调整,如果不去针对疫情后的消费需求做研究,及时跟上消费者的变化,销售下降也是必然。
面对业绩下滑,田建忠认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连锁企业,必须补短板、拉长板,不怨天尤人,要俯下身段,扎扎实实做好内部应对的调整措施,必须因客而变。
在2021年,针对零售业下行趋势,绿城超市仍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持续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顾客消费体验为核心目标的经营战略。
一是,围绕消费者消费习惯定义商品和配置商品。
商品部把品类管理作为常态化工作,依据品类管理的思维优化商品,加速商品迭代升级,释放门店货架贡献率;
二是,围绕市场经营态势,优化供应渠道,改变零供关系和交易模式。比如,加大厂商直供、外阜采购和本地现金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三是,持续推行52周销售计划,爆品思维,做好季节性大单品,以量取胜。
四是,加强门店现场管理,提升门店标准化管理,为顾客创造安全、舒适、温馨的消费体验。
五是,全面植入“蚁店”,提升蚂蚁商联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差异化商品。
六是,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强化拼团到店自提和线上到家业务,满足新生代、多层次消费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绿城超市能够在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毛利持平和毛利率有所增长的主因。
但整个2021年,也并非也没有好的变化。比如,针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很多区域中小零售商报团取暖的情况越来越多,以蚂蚁商联为例,近几个月加入的成员企业越来越多,截止目前已高达95家。
同时,针对自有品牌的认知,绝大多数零售业都认为自由品牌一定是未来的重要商品战略;中食类别的重视程度和自营率越来越高。
同样作为区域超市的代表,扎根山东的圣豪超市在2021年亦采取措施应对业绩下滑,并有所突破。
虽然超市事业部可比门店销售较同期下降了2%,但毛利上升了5%,毛利率上升1%,同时,新开了3家门店。其中,鹤伴一路店、惠民店、滨州万达店等毛利率都有所增长。2021年,圣豪超市生鲜总销售达3.05亿元,销售同比增张10%;杂百类销售和前台毛利率略有下滑,但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0.2%。
为应对业绩下滑压力,各部门都采取了应对策略。
超市事业部加大引进力度,新品选择方向除完善经典品牌外,又引进了网红特色商品和国潮商品,调整了商品结构;同时,主推好商品,并对大单品爆品以及重点商品的推广,满足顾客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杂百采购部则根据消费主体的变化,坚持加大引进国潮等新品的力度,推动符合年轻人消费特征的年轻化商品结构,并优化促销方案,选择优质低价的商品作为主推大单品,通过高性价比拉动店内客流及销售的提升。
生鲜采购部则降本增效,创新业务模式,在经营内容上,进行品类结构调整,跟上消费者需求。
营运部通过现场呈现、商品结构年轻化,增强体验感,并优化进货渠道,精准订货,减少损耗,提升利润。
重新聚焦商品,提高服务水平,是很多超市应对业绩下滑的主要手段。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