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袋子一杯酒,餐厅的流量密码越来越省钱了。
低成本营销四件套
炸眼包装袋:一个袋子火了一个品牌
内参君最近发现,上海、北京街头的潮男潮女们,都喜欢拎着一个绿色手提袋。那不就是最近在北京三里屯动辄3-5个小时的排队,才能买到的韩国轻奢面包B&C?
B&C 的网红绿袋子+永远抢不到的烤鸭牛角包,都是“打卡青年们”手中的社交硬通货。尤其B&C的网红绿袋子,毫无争议的成为今冬潮人手中必备的打卡神器,闲鱼上甚至还有人专门卖这个袋子。
在各大社交媒体中,手持绿袋子的潮人们肆意的凹着造型,显得格外醒目,时尚大片的既视感扑面而来,仿佛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品牌的野生代言人。这波“白嫖”的免费流量也让品牌方的推广事半功倍,“安心躺平”。
年味杯套:触发春节流量
最近Seesaw联名观夏,推出新年特调,老虎杯套与酒红色调结合,年味中又透露着丝丝质感。CoCo、古茗等茶饮品牌也在杯套上,紧扣春节传统文化挥洒创意,用营造年味。
吉祥话、春联、生肖等内容,都充满了浓浓的氛围感,也成了春节营销的创意之源。
十元一杯的热红酒,更是继“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之后,又一个由“网络梗”带动线下消费狂潮的经典案例。这大概是一年下来成本最低的一次营销。
在醉鹅娘等大V和明星的带动下,“入冬的第一杯热红酒”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相关话题的阅读量突破1亿。T9 tea、书亦烧仙草、CoCo、星巴克、喜茶,甚至连小龙坎火锅都纷纷推出了自家的“热红酒”产品。
一张桌子、一口锅、一个简易的招牌,看似“简陋”,实则“拿捏”的场景化产品,氛围感分分钟被拉满,堪称今冬最佳的“引流工具人”。
浪漫下雪机:霸屏朋友圈的“那一场雪”
为了烘托冬日气氛,商家们把造雪机也搬了出来。冬日里的“第一场雪”就这么在全国各地下了起来。
“大雪下得早,人气差不了”,小红书、大众点评早早就流传出了雪景拍摄教程,小姐姐们都在分享着:哪家老板最豪爽,下雪不计成本,时间够长;哪家的圣诞树够高,拍起来更出片……
在雪景烘托下,今年冬季圣诞老人爬满了全国各地的墙头。走在魔都愚园路,道路两旁的十多家门店墙上爬满了造型各异的圣诞老人,一度成为“圣诞老人一条街”。
艺术装置与城市建筑相结合历来都会成为城市的热门网红打卡点。富有想象力的场景、萌系的造型,加上圣诞气氛的加持,让“爬墙圣诞老人”成为今年圣诞必打卡的环节。
以上种种,足以见证餐饮已经进入了“图效为王”的营销新时代。
“图效”成了餐厅运营“第4指标”
“热红酒、爬墙圣诞老人、人工造雪”能够火爆社交网络,引领流行风潮,并为冬日的消费添柴加火,源于商家的营销动作完美地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即:种草经济+审美红利。
面对“社交媒体+颜值经济”,新的消费行为正在构建,餐饮人的营销及运营思路也面临着迭代。
→社交媒体崛起,决策链条被重构
随着抖音、小红书和B站等社交媒体的流行,消费决策的链条正在被重构。餐饮行业已经进入到了“算法+去中心化”的双核时代,消费者越来越依赖“算法推荐和KOL的分享”,这也是“达人探店”能够大火的底层逻辑,而“社交媒体种草,线下到店拔草”更是成为普遍的消费共识。
→商家要努力成为“话题制造机”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餐饮品牌尤其需要具备持续为消费者输送“谈资和社交货币”的能力。尤其是高手品牌,往往自带媒体属性,既能展示品牌个性,又能巧妙撩拨粉丝的情绪,引领流行风潮:像是麦当劳的十万纸猫窝被“猫奴们”一抢而空;B&C的网红纸袋成功出圈成为潮人标配;“爆款专业户”M stand推出的盲盒棒棒糖、针管椰青咖啡、可以吃的燕麦曲奇杯等等,每一款都兼具高颜值和高传播度性……
→“图效”成第4指标
目前餐饮正处于“货架逻辑”向“社交逻辑”过渡的阶段,因此我们在关注“坪效、人效、时效”等传统运营指标之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观察维度——“图效”。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图片/短视频”等形式的内容营销,为品牌持续拉新引流的能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