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回应:深感震惊,涉事门店已关闭
食品安全问题遭曝光之后,星巴克中国随即在官微作出了回应:
“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欢迎社会公众及媒体对我们进行持续监督。”
问题背后暴露
绩效考核体系、监管体系漏洞!
当前,这一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星巴克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巨头,星巴克没有加盟店,国内5000多家门店都是直营门店。按理说,直营模式管理要比加盟模式规范得多,不应该出现这些问题。
但此次这一系列的食安问题,背后也折射出星巴克企业内部的诸多管理漏洞。
1、考核模式过于机械,员工为获取好看的业绩不择手段
一直以来,星巴克都自我标榜,“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但如今门店被曝出使用过期食材,大家在震惊的同时也不免好奇:员工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一名星巴克员工透露,公司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如果食材成本花费过高,这些数据会不好看,“用不出去的食材报废的话,就算店里的成本,这些东西都是店里花钱”。
他坦言,尽管星巴克的规定严格,但执行上仍存在问题。早前的老员工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师傅带徒弟,基本上教出来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对于规定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可见,星巴克的营业模式尽管是被认为更可靠的“直营”,但考核模式过于机械,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门店宁愿铤而走险。
2、质监部门检查不到位,监管模式失灵
除了考核模式过于机械,此次食安问题也暴露出星巴克的内部监管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报道中提到,每半个月,门店的上级管理部门都会到店检查,但就在检查人员的眼皮底下,店员就能轻易处理掉过期食材,或直接撕掉保质期标签,或快速换上新的保质期标签,最终,检查人员发现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
下面门店的这些“小动作”,星巴克是否知晓?检查的时候是否故意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都不免让人怀疑。
监管模式形同虚设,门店就越来越有恃无恐,这样无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总结:
连锁餐企的管理问题一直是行业里的难题。
连执行“食安金标准”的星巴克也出现乱象,更体现连锁餐企背后的绩效考核体系、监管体系漏洞!
而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给自身品牌形象带来了巨大损失,也打击了许多食客对餐饮行业的信心。
就像许多顾客评论的那样,“如果星巴克都这样的话,其他的店铺根本不敢去细想”。
食品安全是餐企永远的红线,任何一家餐厅都要警钟长鸣!
来源:职业餐饮网 刘妍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