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立方采访的2个小时中,店里拿着杯子来点单的顾客,络绎不绝。
老板告诉我,试营业3周,送出了8000个杯子,“现在觉得送少了,因为后期都是拿着杯子来点单的”。
而8000个杯子怎么送,老板也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第一周,顾客点任意饮品送杯子,新品牌第一次露面,简单直接给福利圈粉;
第二周,点指定饮品,如点Dirty送杯子,有目的性地让顾客尝试更能体现品质的产品,产生品牌忠诚度;
第三周,拉3个好友,成为小程序会员送杯子,当顾客对品牌有了认知,再去转介绍,成功率高,而且介绍的也多是周边目标客群。
目前三立方咖啡,在3周的试营业活动过后,已经积累了1.5万的会员,这些顾客足以维持一家店的营收。
第三步,开启门店复制,实现规模化。
在三立方咖啡的店里,我还有一个发现,虽然只有一家店,但门店的吧台、桌子、椅子、墙壁上贴的羊毛毡壁纸,全部都是在工厂开模定制的。
从一开始,刘思强就做好了复制的准备。
“我要做的就是门店装修模块化,速度快的话,可能1~2周就能装好一家小店。”
目前刘思强已经在选址开第二家店了,他计划到年底要开3~5家店。
04
低价咖啡,能成就下一个Manner吗?
在饮品领域,价格每降低5元,就能把市场重做一遍。
这让我想起蜜雪冰城和幸运咖,把价格一降到底。但相比于在下沉市场发展的幸运咖,在上海做低价咖啡,“成就下一个Manner”,最少还要看3件事:
1. 先看市场有没有这个需求
低价咖啡,做的就是高频刚需的生意。
在刘思强看来,真正的刚需族,早晨需要一杯咖啡开启,中午需要一杯提神,下午开会可能还需要。
即便是一杯咖啡只卖15元,对白领来说3杯45元也是有压力的。“而我们的价格,想喝的时候随时舍得喝。”
而在一二线城市,刚需族大量存在,找到这群人、把价格做到底,或许就有生存的空间。
2. 能不能在低价的同时,兼顾调性和产品
咖啡价格再低,也得有调性、有态度,“低价不低质,便宜不丢脸”。
在三立方咖啡,周末不营业并不是没人买,他们测试过一次周六营业,卖了200多杯。
但刘思强说,周末不营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稀缺感,也让员工感到骄傲。
此外,店里的手冲,虽然点单率只有1%,但产品线必须保留,因为很多消费者会以此来判断这是不是一家精品咖啡馆。
再来看产品,要想做到低价不低质,考验的是供应链整合能力。
无论是下沉市场的幸运咖,还是上海的三立方,都在供应端有优势,才能做到这个价格。
3. 主理人能不能从咖啡馆老板,转变为企业管理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刘慧曾说,未来咖啡市场将会分化成两种,一种是高性价比的“快咖啡”品牌,另一种是注重高品质和精致场景的慢咖啡品牌。
Manner就是典型的“快咖啡”模式,高性价比、可复制、可规模化。
这也是低价咖啡要走的路,用规模化经营,来提升盈利能力。
沉浸咖啡多年的老板,内心深处都有情怀与执念。能不能从情怀开店,转变为公司化管理,是对经营者的考验。
从经营角度来看,连锁门店开到 50家店以后,成本会越来越高,复制门店难度也会加大。
面对着“成本、效率、体验”,咖啡馆还能不能在低价的基础上依然有钱可赚,而且能规模化发展,才是对低价模式真正的考验。
来源:咖门 国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