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因为节庆类消费的一站式购齐属性较强,消费者开始出现“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购物需求。而部分线上平台恰好将其作为卖点,因而再度分化实体店客流。例如叮咚买菜发布的“十一”消费趋势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整体备货量是平日1.5倍左右。同时,叮咚买菜自热、即食、速食、大闸蟹、火锅产品销量预计达到2020年的2倍多。
其次,不同区域物价变化,也是影响实体零售企业销售额增减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果蔬肉禽等生鲜品类上。湖南一位零售高管表示,今年以来,其生鲜采购价均有上涨,在保证毛利率的基础上即会带来一定客单价上涨。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即是客流量下降。而超市发则表示,北京区域的生鲜品类价格均有下降,尤其是是猪肉降幅在50%左右。就导致即便客单量与同期持平,销售额也会出现下滑。
再次,疫情带来的大环境变化,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缩水也是当前实体零售业增长困难的重要原因。“我们发现,到店顾客的价格敏感性更强,对性价比的商品的需求度也开始增长。而且以前那种愿意尝鲜的意愿度也有所减弱。大家都开始控制消费,有更强的攒钱意识。”卜蜂莲花一位区域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四季度难以拉升全年业绩
零售商需保持定力、调整预期
今年一、二季度,多个零售企业出现销售额、净利润下滑,不少实体零售商因此对三、四季度销售寄予厚望,希望这两个季度能拉升全年业绩。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实现这一预期的难度较大。不少零售高管开始调低预期。
李燕川表示,“不能因为以前赚多少钱,现在就还想赚多少。零售商应该想着如何在现有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利润率。”
而零售高管们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三季度销售相比较一、二季度来说,已经有所增长。部分零售企业跌幅已经从一季度的30%左右收缩到个位数。这也意味着,四季度的环比增幅有限,对全年业绩的拉动力已经可以预见难达预期。
“我认为四季度不会大幅度提升。整体业绩从7月开始好转,但年底综合来看整体下降10%就已经不错了。”李燕川对此表示。
其次,2020年、2021年实体零售企业运营成本实际上增幅明显。例如疫情期间企业为保供应而拉长营业时间导致的加班费、水电费、物流运输费、消杀费等就属于增量支出,加上持续增长的人力、房租成本,就再度压缩了实体零售企业利润空间。
而且,2020年上半年因为消费者囤货需求爆发,不少实体零售企业销售实际上出现大幅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但当今年销售回归常态甚至出现下滑后,上述成本压力便会被放大,进而导致实体零售企业利润下滑。
所谓艰难的时候更需要战略定力,上述情况在一些零售高管看来,就需要审慎思考未来方向,同时做出改变。
李燕川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他认为零售企业现阶段应该认清现实,调整业绩指标;同时专注于自己专业的事,注意在不专业的板块实现成本控制、提升效率。
举例来说,以前超市发的营业执照办理、人员招聘等工作均是自主完成,但评估后超市发认为,可以去尝试找专业的团队去外包上述事项,不仅用时更短、效果更好,而且成本低于自有员工的工资支出。
腾出来精力后,实体零售企业即可以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例如月饼品类中出现的“散装自用”、“自制手工月饼”、“高端品牌增长”’“小规格化”等趋势,就是企业当下获得增长需要把握的品类变化。
广东一位零售高管表示,以前他所在企业有余力拿出一部分线下利润去补贴线上,从而达到布局未来、提升线上GMV的目的。但现阶段线下吃紧,他们就停止了线上补贴。虽然客单量下降了30%以上,但成本压力大幅度下降。
此外,类似于卜蜂莲花、大润发等企业,也将B端业务作为重要增量来源。比如说借助于正大集团资源,卜蜂莲花即在猪肉、鸡肉等品类上获得GMV增长。【完】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文/张思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实体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