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到家业务如何帮助零售企业做增量
卢 健:到家业务也是与顾客发生传统交易的业务,只是在服务形式上与以前相比多了创新。让到家业务给传统商超门店赋能,首先,要确认到家业务的客群,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商超企业,增加商品干预消费,干预度越强的商品越容易给顾客带来惊喜,从而增加顾客满意度,形成客群的定位。再次,是要找到商品差异化的特色。
李 峰:零售行业内,在市场示范程度不高的情况之下,面临着如何把顾客请回来的问题。
实体商超如何在商品这一侧发力,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突破最难的品类,捕捉最难做的品类突破口。比如鲜活水产,从品类上突破难点,也是为了达到把顾客请回来的目的;第二,持续培养自有品牌,以高性价比为主;第三,根据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做最好差异化;第四,商品坚持“精、专、好、小”的理念。“精”是少、“专”是指特定的人群、“好”一定是好货不贵、“小”是小包装匹配当下老龄化,小型化的家庭。
韩笑跃:疫情期间,顾客不能到店消费,有些商超为了保证自己的销售,选择配送到家,在此时衍生出生鲜配送业务,并逐渐变成传统零售的标配。值得探究的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消费增长的背后是全渠道销售挽回到店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做增量。
到家业务如何做增量,要看全渠道销售有没有增长。在到家业务做增长时,有些商超会想上APP、小程序、美团,但这些所有的渠道都是与用户交易的场,而不是商超真正吸引用户消费的场景。
真正把用户在线上的购物习惯培养起来,或者说做提频,商超需要做的是与用户建立直接的联系,形成触点和交流。比如利用社交工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在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增量。
3
如何把消费者“抓”回门店?
刘水生(主持人):站在传统超市的角度,如何把消费者“抓”回门店?下面有请杨翔总给大家分享观点。
杨 翔:主要是围绕消费者。首先,确认客群,并且清楚客群在何生活状态下有到店消费的需求。其次,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近场高频交易的关系,覆盖其需求,以此做商品的开发,并不断通过一些引导性手段,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
卢 健:第一,提高货架控管力,管理能力很重要,标准越高提升越难;第二,学会跟顾客讲故事,基于企业定位、文化、价值观都要有很好的包装,要有很好的差异化、辨识度;第三,企业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第四,找到相对精准和相对合适的对标对象、前进的榜样。基于这四点更容易与顾客建立起联系。
韩笑跃:把用户请回来,前提是要能与用户建立联系,如果连最基本的联系都有困难,又谈何“请”?多点与物美的合作和交流比较多,在与物美做整合会员这方面时,有些东西可以分享给大家。
首先,应该清楚哪些用户是应该请回来的,哪些用户实际可以放一放?以前多点的做法是按30天、60天、90天的时间维度来界定流失用户,然后再决定用什么力度把用户“召回”。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撮用户,因商场派发的大力度优惠券而进店,产生购买,购买之后在无优惠券时又成为新的流失用户。对于商超企业来说,这部分人群不算是真正的目标用户或者高价值用户。
其次,基于现在用户的社交习惯,找到一个用户最适合他们的连接方式,多渠道投入。例如,有用户热衷于直播,企业可以通过直播提醒告诉用户“你有一个喜欢的品牌要直播了”,此时触达的效率胜过给用户发一个促销短信效率更高。所以说,建立更高效的用户连接,把真正想请回来的用户请回来,是关键。
李 峰:现在“打卡”这个词比较广泛,特别对年轻人来讲,包括跳广场舞的大妈也喜欢“打卡”,关联到我们的卖场怎么来创造“打卡”这种氛围?围绕这点可多做些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在卖场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置一个缩小版的“大飞机”、“航空母舰”等等一些相关主题,以吸引消费者入店。
刘水生(主持人):在现如今的零售业态下,一个好战略要有很仔细的调研,从竞争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到指导方针的定位,最后来决定谁是我们真正的顾客。
在全面竞争的时代,我们不但要学会游泳,更要有在深海里游泳的技能。
来源:灵兽 文/晴山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实体商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