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蛮的零售业务就相当亮眼:去年疫情期间,实现半成品速食米粉全渠道销售增长300%的奇迹。随后提出“无界餐饮”的概念,强调到店和到家的结合,餐饮和零售的结合,以及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在商场、零售等渠道率先开疆拓土的品牌,就形成了先入优势。
创始团队“连锁基因”成背书
梳理这轮融资热潮中,各家粉面头部品牌的创始人,身份有个普遍规律——跨界和连锁。
比如和府创始团队进入餐饮领域之前从事 3C 消费品等领域,对数字化能力和企业流程管理的重视高于许多传统行业的创业者;
马记永创始人最早从事厨具生产与销售,并投资过其它餐饮品牌。工商信息显示,洪磊还担任上海觅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监事,旗下“馍都”是一个西北食品为主打的连锁品牌。
陈香贵创始人姜培军也在这一品牌之前,创业过火锅、酸菜鱼等项目,旗下某酸菜鱼品牌曾在上海开出12家门店。
遇见小面创始团队均为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宋奇更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硕士,都曾有过麦肯等头部餐饮连锁的经验;五爷拌面、霸蛮创始人也都是“高才生”出身……
梳理后可见,这些品牌的创始团队,不仅带有“跨界”的基因,更重要的是,有着运营连锁企业的背景和经历,严格来说,也属于餐饮“老兵”了。一位投资人告诉内参君,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需要在发展中时刻掌控组织管理和扩张速度之间的平衡,因此,这轮融资热,很明显有一个“稳”的特点。
“更理性,更稳,更看重创始团队的连锁经验。”
这届跨界者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擅长“高举高打”的作战模式。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就提到,传统餐饮企业往往是打游击战,日子好过了才开始建设根据地,而和府从一开始就是“系统作战”。在创业初就布局了供应链,如今发力在全产业招募人才等种种举措,都透露出了李学林的前瞻思维与野心。
品牌化运营成创新突破口
以往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面的认知是产品、地域,比如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等。而提到汉堡,你会想到麦当劳,提到咖啡,会想到星巴克。在粉面类赛道,品牌基因尚弱。这也是新入局者首要攻破之处。
商场店是塑造品牌的最佳途径,消费者到店内消费时就形成了很强的体验感。做零售又是另一种做品牌的方式,霸蛮创始人曾提到“零售快消的米粉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marketing的方式,在店面开到消费者所以地之前,消费者就可以通过零售产品认知到湖南霸蛮米粉品牌。”
和府捞面也建立了全新的消费者品牌认知。和府捞面品牌的创新之处在于场景营销,开创了“书房里捞面”的营业模式。对一线城市的打工人来说,推崇慢餐饮理念的和府捞面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2021年,和府捞面将这种场景延伸到了小酒馆赛道,还开出“和府小面小酒”。
这些新品牌们,也正在争先攻占细分领域的品牌地位,比如遇见小面在小面赛道,霸蛮在米粉赛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度。
37.2万家粉面店,下一个竞争点在哪里?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头部品牌拿下融资,是品牌和品类的双重保护。“赛道就那么大,谁先拿到钱,就意味着谁更有发言权。另外,消费者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只记得住每个品类里的2-3家。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资本的入局也会加剧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淘汰。”在他看来,粉面赛道“潜伏”多年,到了一个合适的爆发期。
从目前粉面赛道疯狂的“融资热”来看,一些品牌的融资已经超出常规的PE估值逻辑,一方面是资本竞争内卷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对品牌未来发展前景的“透支”。总体来说,多个黑马品牌“跑马圈地”,对行业和品类是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路遥知马力”,终局需要交给时间,看谁能真正跑出来。
至少当下,粉面赛道的创新者们目前仍在区域作战:和府捞面在一线市场,遇见小面在广深一带,霸蛮在华北地区,五爷拌面在东北。这一年左右,这些品牌纷纷从大本营打向各地市场,至于能否遍地开花,尚需观望。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认为,餐饮竞争级别大体分三个阶段,一是产品、二是经营、三是品牌。
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和标准化,粉面等品类,从产品维度来说不再具备很强的壁垒,理论上“谁都能做”;其次从经营维度来看,创造利润是最重要的,做一家现金流很好的健康公司,这个是保证抗风险持续发展的前提;最后是品牌维度,这点是决定能否穿越重重周期的最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中餐品类丰富,但真正能持久的品牌不多,甚至很多品类还没有代表品牌,所以各个品类都热切“呼唤”品类英雄出现。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八刀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