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央厨可以完美的解决食安隐患和风险。
首先,它们自己在加工环节,执行的是比餐饮行业更高的食安标准。其次,因为日配问题,不存在长期保存导致食品过期的问题。再次,每一份菜品都可以做到精准溯源,连餐厅的“后厨留样”都顺带解决了。
其四,出品效率问题
传统的餐饮后厨,从食材采购开始,到洗、切、配等初加工,再到客户下单后的深加工,这个流程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工,出品效率严重受限于厨房的空间和人手问题:一口猛火灶,不可能做出三口猛火灶的菜品!
精益化央厨提供的产品,几乎相当于成品,大多数都属于AB包。只需要将菜品装盘前的最后一环,在现场用专门的厨具做终端呈现即可,这就省去了出品之前的所有环节。因此,相同空间情况和人手情况下,出品效率将翻几倍。
其五,餐品味道问题
不同于料理包,为了保质期必须添加防腐剂(比如三磷酸钾),精益化央厨最多也就以周为单位生产,业务规划合理情况下,可以做到以日为单位生产和配送。因此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味道方面,可以做到和厨房现加工几乎一样的效果。
使用央厨预制菜,有没有必要告知消费者?
因为对料理包的排斥根深蒂固,加上很少有人吃到精益化央厨生产的产品(即便是吃过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大家对精益化央厨产品不了解也是理所当然。
作为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作为餐饮经营者,到这里就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消费者是否真的具备区分味道的能力?其二,是否真的有必要让消费者知道?
先说第一个问题,对于一种味道,分值差别很大的时候,比如50分的产品和90分的产品,消费者能明显区别出来,但是对于一个分值差别很小的产品,比如85分和90分之间的差异,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区别不出来。
更何况,消费者天然的存在味道上的喜好偏差。大家在谈论“味道好”这个问题时,总是假想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嘴里,有一个关于“好味道”的标准答案,基于这个标准答案,才会有分数和分值的差异,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前提根本不存在:每个人对味道的喜好,都不同。
所以,对于做得好的精益化央厨产品,普通消费者根本区别不出来,这是事实,网上很多关于央厨产品味道的留言,都是属于先知道了这是中央厨房的产品,然后才出现的各类五花八门的吐槽。那如果不告诉他们这是央厨产品呢?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是否有必要让消费者知道?
本文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不加任何添加剂,可以做到日配的精益化央厨产品,不管从成本角度、损耗程度、效率角度、食安角度,还是从味道角度,都符合餐饮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消费者几乎无法分辨。
那么,以此得出的结论就是:没必要让消费者知道。为什么?
餐饮的现实情况是: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他们在乎的更多是味道、卫生、价格、服务、位置、环境、呈现方式等显形要素,而对于食材从哪里采购的,菜品是哪个厨师做的,是用什么厨具做的,消费者并不关心,或者说关心不过来。
因此,在消费者对央厨产品的认知还停留在料理包这个阶段时,完全没必要去与消费者的认知较劲,非要说服消费者接受央厨产品,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面临可怕的用户教育成本,正确的做法是:消费者付费后,让他们吃到真正干净卫生,味道可口的菜品即可。
基于上述逻辑,再回头来看贾国龙功夫菜,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网上一片倒的看衰这个项目。
其实,项目本身可能没什么问题,比如味道还原度真的很好,不说的话消费者可能压根吃不出差别,但在呈现和传播上,却非要让所有人都提前知道这是央厨产品,让消费者先入为主的把它等同于料理包,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让人不解。
当然,这不仅存在于央厨产品,炒菜机器人也是一个逻辑。成都现在已经有餐厅,菜品全部使用炒菜机器人,而且生意很不错,别说普通消费者,就算是很多以美食爱好者自居的人,也挑不出什么味道上的毛病。
创始人在开新店时,曾想把后厨的超级机器人以明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消费者看到。我劝他赶紧打住,千万别干这样的看起来很酷炫的傻事。为什么是傻事?
因为真正关心你后厨智能化的人群,是餐饮老板,而不是普通消费者,当你让消费者提前知道这是机器人炒出来的,他们马上就会“觉得”菜品味道有问题,你家餐厅的大众点评上,将出现各种“美食专家”的差评,指责你家菜品的各种不足。
结语
最后,我想借这篇文章说明:精益化央厨的预制菜,是餐饮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目前它已经不是理论概念,而是已经落地成实际的解决方案。
它们提供的产品,还原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远远超出消费者可感知的程度。但预制菜的呈现,则还不适合广而告之,还需要继续遵循传统餐饮的呈现方式。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来源:红餐网 蒋毅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