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一直是资本经久不衰的话题,无论是追星炒鞋,还是盲盒包包,颇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孤勇主义。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一腔精致热血背后,在繁忙城市的灯红酒绿与车水马龙里,也会藏着小心翼翼的精打细算。
最近一段时间,总被讨伐消费升级的年轻人因为宠爱临期零食而引起不小的关注,临期食品究竟有“多香”?各大社交平台上答案十分明显。
在豆瓣上,一个成立仅半年的临期食品分享小组粉丝数累计超过3万;在B站上,一则临期食品开箱测试的视频播放量高达18.4万;在小红书上,搜索“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共有1400多篇;在微博上,临期食品的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过6500万……
2019年8月份,“每日经济新闻”在微博上发起是否愿意购买临期食品的投票,过半数的支持票无疑将这个赛道的商业价值凸显出来。事实上,临期食品的热度有多高,从近几年的销售数据中也可窥知一二。
据悉,2015至2018年期间,某微信临期食品小程序电商共卖掉约2000吨零食,2016年6月份上线的“好食期”,迄今为止全网有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还成功获得阿里巴巴的1.1亿元融资。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如果按照5%的库存沉淀来算,临期食品的行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利润空间甚至高达50%。
临期食品的东风,似乎在蓄势待发。
01
现实使然:失控的资源浪费
从某种角度来看,临期食品市场大爆发是历史必然结果,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400亿美元。
此前,一条以第一人称讲述盒马鲜生如何处理临期食物的微博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短短一天之内,原贴被转载2万次,累计过万条评论。作为饮食大国,食物资源浪费的烦恼其实从来有之。
英国报刊曾经有一篇文章为“好生活带来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根据调查显示,有81%的消费者在外出用餐时有食物剩余,但有28%的人从未考虑过食物打包,当然不止中国,失控的食物浪费正在世界各地上演。
比如,《科学公共图书馆》研究表明,美国每天平均浪费15万吨食物,相当于每人每天浪费约一磅(约合0.45千克)食物,而英国每年在食物浪费上要折损约244亿美元,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食物在上桌之前就被丢弃。
根据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的估计,美国每年食物浪费最高预估达1.03亿吨,要知道,很多国家的食物产量可能都达不到这个水准。根据2004年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美国每年未开封的食物浪费金额就多达430亿美元。
有一点需要注意,庞大的浪费金额背后折射出来的恐怕不止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食物浪费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且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自上世纪70年代起,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就超出了可持续供给的能力,早在2012年,人类每年要消耗相当于地球生态承载力1.6倍的自然资源。
有项很有意思的实验表明,我们每扔掉一个苹果等于浪费七次冲马桶的水,全世界每年因食物浪费而消耗掉的水量,约等于湄公河一年的水量,仅在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可养活约3.5亿人。
从经济问题过渡到环境危机,当“浪费”本身从现实中独立出来,最核心的矛盾便暴露无疑,
就目前看来,如何良性而持续地缓解这一问题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势所趋。例如,联合国曾发布报告称要在2030年将全球食品在零售和消费者层面以及生产和供应链上的浪费减少一半。
国内也兴起打击吃播,光盘行动。据悉,由于光盘行动餐饮浪费的食物量一度减少40%。如今,资本赫然发现,局限于日期内的食物被市场解开了束缚,便顺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原本凌驾于浪费边缘的临期食品,逐渐抹去了旧日不太光彩的痕迹。
02
“清库存”的美梦能实现吗?
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口腹欲都是我们最原始的欲望之一,不得不承认,临期食品的火热用赤裸裸的数字将这层欲望无限放大,并且将打工人的钱包压力降到低值点。
尤其在疫情过后,折扣中的日常快消品毫不留情地扯下蒙在柴米油盐上的那块“精致”遮羞布,这一趋势下,不太起眼的刚需消费自然就被弱化到了下一个阶层。数据显示,淘宝上的临期食品店铺超过3000家,其中不少店铺的开业时间甚至超过10年。
一项针对全球零售业的研究表明,折扣店将是未来十年发展最快的业务,其复合增长率为5.6%,反观超市卖场仅为2.5%,便利店则是5.5%。天眼查显示,国内目前共有52家从事临期食品的注册公司。
数据显示,以关键词“临期”搜索,淘宝平台的相关食品总数为40615件,京东为8786件,苏宁易购为2433件。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临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