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稳定货源是关键 与同行和时间赛跑
2019年,夏飞与人合伙做了个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垂直电商平台。在定价模式上,他们更侧重于根据保质期长短定价,越临期越便宜,并进行显著标识。
让他惊喜的是,在2020年,自家平台竟能吃到疫情带来的红利。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商店不能开店营业,很多食品滞销。在食品产业链的上游出现了囤货积压,所以对于下游的临期食品企业而言,反而迎来一波发展的机会。
“这个行业什么最珍贵,是货源,尤其是稳定的货源。”夏飞说道。
对小店铺而言,临期货的货源供应不大稳定。有好货的时候生意不错,拿不到好货的时候店里就门可罗雀。不同于正常供货商能够帮助货品的供给,临期食品由于拿货渠道不稳定,导致货品供应不稳定,无法保证热销产品随时能够供应。
所以在一些线下店铺,由于临期食品供应链问题难以解决,导致一些打着临期食品专卖的超市实际上临期商品仅占20%左右。供应链的不稳定,导致剩余日期、产品种类、品牌等级时好时坏,客源也就难以保持稳定。此外,优质的货物也经常会被进货量更大的连锁品牌抢走,对于创业初期的小店铺来说,难以维持竞争力,生存都是问题。
“对于电商而言,临期食品很难做好分类和统一调配。”夏飞介绍道。临期食品通常分布于各个地区大型超市、食品仓库,由此带来的人工和物流成本,对于小众的临期食品市场来说,经营压力不降反增。
这个行业本身也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生意。临期食品生意看似很赚钱,实际上却并没那么好做。因为卖点是保质期短,所以出售价格低,但同时,它的痛点也是保质期短。按照规定,食品一旦超出保质期,就不能售卖给消费者。这也就导致了临期食品行业抗风险能力弱,很难应对疫情这样的风险。同时如果进货策略失误食品滞销,也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担损失。
高利的行业必然少不了扩张、膨胀。近两年,临期食品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拿货价格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利润也在减少。
“货主更愿意供货给大平台,吃货量大的人即便拿货价更低也能找到货源,而我们就在后面吃‘剩菜’。”阿宁吐槽道。
实际上在2020年下半年的时候,阿宁就明显感觉到临期食品全品类的拿货价提高了。“好的货会抬价,要抢,以前原价一折不到的货,现在要三折甚至更高。”
想要赚钱的不仅是同行,还有上游一层一层的经销商。
“你如果想开临期食品店的话,先在我这里交2000块钱代理费用,之后我会给你对接我这里所有的一手货源仓库。”有临期食品代理商称掌握着北京、天津、河北的一手货源仓库信息,要想得到这些一手货源,必须要先交代理费用。
交了加盟费之后,才有采购的机会。原价1折的临期货物,2折给到大经销商,3折给到下级经销商,4折到线下店手中,最终5折售卖。对于部门临期折扣店而言,可能最终只能赚到房租钱。
05
考验玩家们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临期食品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就已经进入了问题聚集的深水区。
可临期食品生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有专业人士认为,除了足够低的价格、足够丰富的SKU外,临期食品更是一门精细化运营的生意,核心在于对供应链的把控,以及更高效的进销货匹配能力。唯有此,才能在临期食品市场跑得更远。
临期食品品牌“临期捕手”在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在全国布局了四大物流云仓,并建立整合了200多个大中型仓库,和1000多家食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在线下,随着实体店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也异常激烈。临期食品的经营者们正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与顾客之间的强关系链接。例如有的食品折扣店的老板会主动引导用户扫码进社群,通过社群运营提高复购率。
“我们就正在做临期食品与社区团购的结合。”夏飞透露。
近几年随着社区团购的火爆,大量微商人群转行成为社区团购团长,聚合社区内线下流量,进行社交营销,这也给临期食品生意提供了新思路。社区团长手中握有的流量,正是对价格敏感的中老年、打工人、学生等群体,符合临期食品的目标人群。
社区团购的预购模式恰好可以解决需要精细化选购货源的难题,为社区团长降低运营门槛,提供了稳定和丰富的货源;而团长手中握有的线下流量,也解决了线上线下平台流量昂贵且不稳定的问题。
不过,从规模上来看,目前临期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现阶段而言,临期食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圈,可在夏飞看来还远远不够。
由于临期食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在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剩余品”,因此会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临期食品是过期食品、低质量产品的印象。数据显示,依然有超过60%的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带有一定的负面印象,超过50%的消费者购买频率少于每月一次。
在夏飞看来,目前中国临期食品行业的消费者认可度依然不足,未来行业需要更多举措以扭转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印象。
“在运营上,相比‘临期’,我们更倾向于‘折扣’这个词。”夏飞说道,相较于“临期”这个词,“折扣”“促销”的说法反而会更加吸引消费者一些,“折扣”不但能包含“临期”的意思,还能说明价格便宜,它给消费者体现的优惠是更加直观的,消费者也更能接受,还能避免消费者对产品生产快要过期的负面印象。
来源:铅笔道 韩希言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临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