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柜姐称,自己所在店铺的销售人员有80多人,大部分销售每个月都可以完成任务。简单算一笔账,该品牌仅在北京SKP的店铺,每月销售额就达到2亿元,年销售额轻松超过20亿元。
饶有意味的是,据前往北京SKP参观调研的媒体称,SKP不接受团体消费和旅游团,他们认为,那种“例外性”消费会扭曲市场信号,影响SKP的供应链机制,也会影响对SKP忠诚客户的服务品质。
不管是利用数字渠道触达广大消费者,还是强调对忠诚客户的服务品质,目的都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长久青睐。毕竟,这不仅关系着眼前的销售额,更关系着购物中心的未来。
潜能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热爱与追逐,已经造就了足以笑傲全球的市场体量,但这并不是全部,且仍然有较大潜能。
据麦肯锡《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2012年至2018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超过一半的增幅来自中国,至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65%。
如何迎接、抢夺这一市场增量,依旧是摆在北京SKP面前的“重要课题”。时不我待,北京SKP已经展开行动。
在行动的过程中,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主要有三个着力点:
1. 挖掘回流红利。
当出境旅游重启后,疫情封锁带来的海外奢侈品消费回流红利将有可能会消失。
但是,这个“时间窗口”并不是瞬间关闭,而是渐进式,正如《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势不可挡》所言,“品牌在中国境内市场至少还有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来吸引购物者,并让顾客相信境内购买其实是一种更好、更可持续的体验”。
北京SKP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窗口”,进一步培养消费习惯,拓展消费群体,将回流的消费者留住。
2. 扩大辐射范围。
2019年底,媒体调研北京SKP时提到其“面临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便是:“从消费群体来看,到店的北京消费群体占到90%以上,同时在这90%的消费群体中有大部分是来自朝阳区的消费者。”
其实,北京SKP正在打破“北京依赖症”。2020年10月,有消息称,北京华联集团意向收购武汉万达汉街项目,且拟打造SKP项目。尽管这个消息暂时没有官宣,但SKP走出北京,早已照进现实。
2018年,西安SKP开业,2019年销售业绩接近42亿元。2020年6月,成都SKP正式动工,昆明SKP也在7月落地。
不断扩大辐射范围,是为了对接更多消费者,也是与其他高端百货商场同场竞争。要知道,除了北京SKP,上海恒隆、南京德基广场、广州太古汇、深圳万象城、杭州大厦等商场的业绩均得到提振,全国各地的奢侈品专柜排队现象频发,业界竞争日趋激烈。
3. 深耕年轻人需求。
北京SKP店庆日狂销10亿广受瞩目,SKP-S开业又成为热门话题。
这是因为,和主馆不同,SKP-S主要是面向年轻人的奢侈品,尤其高度的场景式体验、工业梦幻风的装修风格、丰富的互动艺术装置,大大提升了时尚消费体验,受到年轻人欢迎。
如今,千禧一代和Z世代已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人群。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年轻人中有近四分之三表示,他们2021年“将增加或维持奢侈品支出”。
从这个角度看,深耕年轻人的需求,能直接为提升销售额助力。
当然,还有奢侈品牌加码营销等着力点。这些因素形成合力,可以预见,北京SKP很有可能将继续稳坐全球“店王”的宝座。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响马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SK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