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云创命运本不该如此。
在疫情之下,零售业发生巨变,传统商超数字化转型迎来拐点,到家业务成为主流,作为永辉数字化转型助力的永辉云创,自然被重新摆到台面。
2020年7月31日,被剥离近两年之久的永辉云创正式回归,只不过,这一次,超级物种已褪去光环。
回归之后,超级物种先后爆出多地门店关闭,涉及杭州、福建、广州、北京等多个城市,而超级物种的战略也从门店扩张转为“快速盈利”之上。
即便超级物种曾拖累了永辉超市的业绩,但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并非是零售业的通病,反而是更“低级”的错误战略,为了与竞争对手相比,为了追赶盒马,采取较为激进的策略,尤其是在模式尚未被验证走通之前,超级物种先被带入坑。
以盒马举例,其先以“超市+餐饮”的模式向全国进军,各地插上“旗帜”后,才宣布其他业态的探索,诸如mini店,甚至是早餐店业态等,为了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将重金投入到最后三公里供应链和配送上,并且坚持使用自有APP付款,保证消费端数据的完整,再通过大数据进行选址、选品和运营的布局。
再反观超级物种,光门店业态就较为复杂,包括合作运营工坊、独立门店以及由七个以上工坊组成的大店等等。
较为明显的是,超级物种在北京开出的第一家门店,标配7个工坊,店内面积达到800多平米,与永辉超市共享客流,但其中的多个工坊又与永辉超市重合,独立的还亏损严重,最终不得不调整,差异化进行互补。
几条腿同步前进,自然乱了步伐。
甚至在2018年年中,决策层还在为超级物种到底是餐饮还是零售,侧重线上还是线下重新做定义。
永辉超市对超级物种,从激进扩张,到由内向外增强盈利压力,甚至是关店的各类战略决策是否草率?最终对永辉云创的地位和业务布局造成一定影响。
3
超市物种此番全国关店,或意味着对“零售+餐饮”模式的探索终结。
近两年,“零售+餐饮+生鲜”概念逐渐淡出零售业主流视野,步步高鲜食演义、新华都海物会、京东7FRESH等一众试水者面临尴尬境地,而超级物种也确实需要重新考虑存在的意义和重新定位。
尤其是当下超市的就餐场景逐渐向快餐转变,而超级物种餐饮区面积过大,不仅挤压了商品品类数量,还导致除了就餐时间外坪效较低。
背负盈利压力的超级物种,一边关闭亏损的店铺,一边对“幸存”的店铺也进行了改造。
在北京大兴的一家超级物种,则被改为“超级物种生鲜集市”,脱离了高大上的定位,接地气地分布在社区的拐角位置,内部结构类似菜市场的布局,被划分为菜、肉、鱼等单独柜台,不设置统一的收银台,购物需要分门别类到柜台付款。
但改造后的超级物种,能否走出困局,还要经过市场检验。
一直以来,永辉对新业务的探索都是“快、准、狠”的战略,风口来了,快速试水,全国扩张,当进行一段时间后,一旦财务状况不理想,模型没有跑通,便立即止损,果断关店,从mini到超级物种,无一例外。
但也正是永辉的一次次试水,传统零售在探索中转型,并试图找到新的方向。
接下来,超级物种可能在小范围做试点,毕竟还保留福州店铺,保留火种,也许模式还有突破的机会,而福州作为永辉大本营,可以集最好的选址、供应链、履约等资源,如果福州能跑通,未来再考虑向其他地方拓展。
超级物种背靠永辉,拥有强大的资本和庞大的流量,但实际上大树底下并不好乘凉,长期不盈利的业务最终可能就会被砍掉。
永辉对新业务的果断杀伐,或许也是永辉一直能保持商业警觉性,得以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纵使资本对零售业创新有推动作用,但最终还是要靠自身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型。
来源:灵兽 文/十里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超级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