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双方的合作会需要更好的利益关系绑定,甚至对未来的退出制定规则,以避免内耗出现。
其三是快速开店可能导致营运质量跟不上开店速度,导致新开门店质量下降,拖累整体日商水平。
在全家一些加盟店店主看来,在门店端运营管理上,罗森比全家松散很多。他们称,加盟罗森相比加盟全家,所要面对的各种规矩和要求少不少,压力也没有加盟全家大。同样是店长,当罗森的店长会相比当全家的店长轻松。
在加盟店赚钱能力上,全家的加盟者称,在上海市场,罗森比全家还有差距。
一些全家方面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去年全家整体下降,但是罗森比全家下降得更多,单店和整体竞争力还是不如全家。
而罗森方面则回复表示,在上海,罗森去年销售增长了20%,罗森的坪效其实已经超越全家,因为罗森店铺的平均面积只有全家的70%左右。
看上去,目前,全家、罗森两家外资便利店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真的是“剑拔弩张”了。可能彼此都意识到对方是自己的一个大威胁。而在疫情导致的便利店市场承压之下,“食物”的减少可能让这种对抗表现得更强烈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罗森的主动求变,也让便利店市场变得更有看头了。
罗森在找自己的“非对称”优势——作为追赶者,如果你与领先者是一样的路数,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反超,你需要跟领先者“不对称”,让领先者猜不透。
就看罗森能不能成功了。
眼下,罗森似乎还在进一步放权,在做“7:2:1”试点,今年会挑战一年间开出1000家以上的店铺。而罗森中国区副总裁张晟透露,“练好后轮”(精细化运营)是取得门店数快增长后,罗森2021年的发展重点。
对于外界担忧罗森做“大加盟商制”能否长久的问题,罗森自身似乎比较自信,《商业观察家》此前也问过罗森,得到的回复是:罗森的自信在于对技术的管理支撑,以及供应链的掌握程度,包括外资便利店核心命脉的即食、OEM、以及FF商品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宅示修则称,一直以来罗森都想成为一个能够灵活应对各个地区不同文化、经济水平、竞争环境的组织。尤其经过疫情的历练,“迅速应对”已经成为中国罗森强有力的武器。
最后说一下7-11。
7-11近两年来也一改温吞姿态,积极求变,开放授权区域合作、加快扩区拓店的速度。其与罗森在多个省份也是比拼得旗鼓相当。可以预见,2021年外资便利店竞争也将趋于白热化。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快速下沉,也将会侵蚀本土便利店企业的生存空间。
04
2021
2020年冲击了整个中国便利店行业。
便利店的消费场景主要在CBD等商圈,由于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商务活动减少,以及人口流动受到限制等原因。疫情期间,商圈型便利店进店客流都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社区型便利店则还不错,只不过社区型便利店还没有成为中国便利店的主流。
疫情之后,社区拼团又快速席卷国内二三四线城市,由于社区团购是在跟便利店直接竞争B2B市场,竞争夫妻店主(夫妻店可转化为便利店的加盟商),便利店也成为社区团购直接影响的领域。至少,社区团购的快速复制与下沉,是在抄便利店的后路——未来要做的市场。
在消费端,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出于安全考虑、宅家时间增多等原因,更多消费者选择线上方式购物,导致线上购物需求大增,就连便利店自身的线上外卖订单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用张国衡的话说,就是中国便利店过去一年是既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要承受市场同业竞争、异业竞争,以及经营成本上升、客流量减少的压力。
好在2020年过去了,2021年来了,整个消费零售市场逐步正常化。
但是我们也知道,经过疫情影响后,未来的零售市场发展肯定也不会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了。因为很多消费习惯、“市场规则”已经被彻底改变了。
就好像火灾,没出火灾之前,家里的每一样东西你都舍不得扔,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而如果不幸家里出了一次火灾,把东西全烧掉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家里原有的那些东西,即便都没了,对你的生活其实也没什么影响。
灾难会重塑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会改造整个零售市场。
对于便利店市场,《商业观察家》认为,疫情后的便利店市场,还是会持续受影响。因为人们可能会更希望节省金钱,进而增加更多的计划性购买。从而减少便利店场景下的即时性购买需求。
这在社区市场和下沉市场可能会表现得更明显。
就好像社区团购的火热,其实是在夫妻小店的即时性购买场景的基础上叠加了计划性购买场景。
人们到社区夫妻店购物,不再是过去那样仅仅是为了求方便,进出店一般就几十秒钟的即时性购买。
社区团购还通过线上方式帮社区夫妻小店架构了计划性购买场景。消费者可以在线上做计划性选购了,再到线下夫妻店自提。
进而这迎合了疫情后,日益增长的求节省、求实惠、目的性前往的计划性购买需求。如果计划性搭建成功,客单价就有了提升的抓手。
连锁便利店在这块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应对。
不过,很多便利店行业人士对于2021年的市场发展看法,似乎还是相对乐观的。
好邻居总经理陶冶告诉《商业观察家》,如果今年没有更大的疫情,中国便利店行业会迎来一个小的反弹跟一个小高潮。“主要是在二线城市(特指省会城市)和三线地级市,一线城市应该还是有压力,主要原因是人口减少。”
其认为便利店有三大利好。第一,二三城市如果迎来人口回流、人口增加,理论上,这些已经习惯一线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人群,会希望持续获得便捷的便利店生活。
第二,便利店的核心——鲜食业务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城市小吃快餐。而因为疫情,“小餐饮”已经被洗掉了一批,这会增加便利店市场的容量。很多商铺也空了出来,整体商铺房租在下降。
第三,受去年疫情影响,二三线城市顾客已经养成了就近购物的路径习惯。
陶冶预测,个别城市在今年还可能有加盟“小高潮”出现。
中石化易捷便利店董事长叶慧青在CCFA的新年视频中称,行业政策优化对于便利店,尤其是头牌便利店是利好时机。同时,2021年行业发展趋势是社会消费分层会更明显,这对便利店来讲,意味着将会进入快速优化发展期。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及便利店市场的便利蜂也是本土便利店阵营里的强势一支。截至目前,以自营模式开出1800多家连锁店铺的便利蜂,在今年称要启动三年万店的扩张计划。目标看上去比较激进,但便利蜂方面告诉《商业观察家》,这是去年就计划加速的目标。
去年在疫情之下,便利蜂新开拓了郑州、济南、青岛、广州、深圳等地的600家店铺。
以上是乐观派对便利店2021年市场的观点。
行业头牌的看法则似乎相对谨慎了点。
张国衡在CCFA新年视频中提示了2021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可能面临的几方面挑战:一是消费升级、生活在线化。二是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三是外卖、社区团购、电商继续发展,对便利店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门店的盈利水平将受到更大压力。
05
云超
加快数字化运营,基本上是领军便利店企业2021年的共同计划。
三宅示修称,中国罗森2021年的首要规划就是推进数字化进程。
林建宏也称,今年全家将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进一步学习和成长,今年要尝试着走上线上,推广全家Fa米云超业务。
张国衡表示美宜佳今年要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拥抱互联网,想办法增加线上销售份额,比如外卖、社区团购等等。
以上头部大佬说的话可能都是一个意思。既要强化便利店在即时性购买场景下的竞争力,所以要做线上外卖业务。也要丰富便利店的消费场景,典型如林建宏的表态——要做云超。也就是要在便利店的即时性购买场景下,叠加计划性购买。
便利店过去其实也在尝试做计划性购买,比如增加了休闲区,增加了轻食品项,消费者进而可以店内休息、为手机充电、堂食。进而开发出了下午茶等场景。
这些都在增加消费者的店内停留时间,让消费者的进店变得更加有目的性,更加有计划性。
只是在狭小的便利店内,做休闲区的成本也很高,发挥的空间是有限的。
好在,现在社区团购的火热,也等于是帮连锁便利店趟了下路。即怎么通过线上方式来丰富便利店的消费场景。所以,领军便利店企业都要做数字化。
罗森目前的规划是,要构建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店售”,会有夜间无人值守,和自动售货。
外卖、网订店取作为第二空间,华东地区罗森正在试验中台模式,解决外卖的库存不均衡问题。
预约销售,卖各种套票、社群等作为第三空间。三个空间分开管理,来全面提升便利店日销。
其他一些区域企业的数字化表态中,陶冶告诉《商业观察家》,即便好邻居身处首都特殊的、较复杂的抗疫环境中,不敢对未来计划太多,但一个坚定的策略也是加快数字化运营。
06
下沉
在社区团购快速于下沉市场发力,小吃餐饮洗牌释放市场空间之际,发力下沉市场也成为了许多连锁便利店企业2021年的首要战略。
“二三线城市将是中国便利店的好战场,很可能也是主战场。”陶冶告诉《商业观察家》。
陶冶的信心来源是,好邻居过去一年在三线城市也做了一些下沉的探索尝试,表现很好。“跟北京市场比起来,简直是两重天。今年,我们会加大下沉步伐。”
张国衡透露,美宜佳2021年的一个重点是要坚决下沉市场,“将每一个省域市场做宽、做深、做透”。
要做好下沉的文章,美宜佳做了一些组织变革,在探讨区域授权和城市合伙人的发展模式。
每一天创始人张培彦在2021年聚焦主业发展的计划中,也将“大力发展下沉市场”的战略置于首位。
一句话概括,连锁便利店企业也要参与到下沉市场的竞争中来了。
对此,陶冶认为,现代便利店(非烟杂店)的渗透率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都表现不足,因此,便利店的同业竞争短期虽有压力,但长期而言是一场挤出夫妻店、烟杂店的现代零售的升级,这个竞争过程难免有功底差点的会被淘汰。
在陶冶看来,下沉市场对便利店企业的考验,是一线城市品牌下沉与二线城市品牌相互渗透的竞争。“在日配和鲜食方面提前布局和适应的品牌,表现会更好更从容。”
来源:商业观察家 颜菊阳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