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午后,从写字楼走出来的白领们三三两两进入到星巴克,“一杯大杯美式、一份别样牛肉烧烤风味三明治。”有客人在柜台前下单。
和其他轻食不同,这份别样牛肉烧烤风味三明治夹在面包和蔬菜中间的并不是真正的动物肉,而是“植物基人造肉”。
“低脂健康,反响还不错!”忙碌在咖啡机左右的星巴克店员表示,只要有顾客伫足在烘焙展示柜前犹豫不决选品时,她大概率会向顾客介绍几款在售的植物肉产品,例如“别样牛肉青酱意面”和“别样牛肉经典千层面”。而这些产品也可以在啡快和星专送、外卖跑腿平台上下单。
基于植物蛋白制作而成“别样牛肉”,来自美国植物肉品牌――别样肉客。作为“人造肉第一股”(NASDAQ:BYND),其英文品牌名BeyondMeat更被人熟识。
从2020年 4月起,Beyond Meat和星巴克合作推出了多款植物肉产品。不知不觉,植物肉产品登上消费餐桌快一年了。但实际上,比起消费市场,更热闹的是资本市场。
2019年 5月 2日,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价46美元,较发行价25美元溢价84%,首日股价上涨163%至65.75美元,创下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首日表现。
Beyond Meat创始人伊桑?布朗(中间)在公司上市现场
中国资本市场同样亢奋,并在A股引发了一波人造肉概念股热潮。包括维维股份、登海种业、来伊份、丰乐种业、双塔食品、金健米业和哈高科等多家公司股价在当时拉出多个涨停板。
除了国际知名的植物肉品牌Beyond Meat和 Impossible Foods外,OmniFoods、Vesta未食达、珍肉ZhenMeat、株肉Z-Rou、星期零STARFIELD等植物基人造肉初创品牌随后也在中国市场上活跃起来。
2020年,植物基行业(植物肉、植物奶等是落地产品)的热度不减反增,并受到资本频频押注。据第一财经报道,从2019年 12月到2020年12月,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约占整个食品及保健品赛道的10%。
“Beyond Meat和 Impossible Foods的成功已经告诉我们,植物肉并不只是食品巨头的赛道,创业公司同样有非常大的潜力开拓市场占领先机。”一位植物基品牌创始人告诉全天候科技,这也是VC敢用真金白银“赌明天”的原因。
借助资本的浪花,不断传出有植物基人造肉公司注册开张,有些公司连续融资刷新历史速度,风口论甚嚣尘上。
植物肉品牌Hey Meat的创始人洪小齐却相对冷静:“我听到太多人嚷嚷着要进入这一细分领域创业的,可有几个真的创业了呢?”她反问道。
与资本热背道而驰的是,在当下核心技术和落地场景暂未明晰的情况下,不少植物肉产品大都昙花一现。
受疫情及B 端零售业务销售等多方面影响,头部玩家Beyond Meat近几个季度以来亏损幅度也不断加大;而在C端消费市场中,“消费冷场”就是当下的尴尬。
概念很火爆,现实很骨感,这就是植物肉在国内创、投领域的现状。高开低走的植物肉要反弹向上,仍需要时间。
1
高开低走的植物肉
如今,素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在新素食主义者看来,除了健康,这甚至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2021年 1月,来自印度的Eve和三位合伙人联合创办的植物基即食食品品牌―― 探蔬70/30(Kitchen70/30)在上海开张营业,其主打美味和健康的植物基外卖食品,目标人群锁定在年轻消费者。
在此之前,Eve运营了一个名为“Vegans of ShangHai”的素食爱好者社区长达三年,致力于推广素食文化。
当她留意到,植物肉作为素食主义者理想的肉类替代品在美国得到商业验证后,她认为这一模式同样有机会在肉类消费大国中国复制成功。
于是,从素食文化的集散地向植物基赛道,Eve迈出了关键一步。在探蔬70/30供应的菜单中,食材多选用来自BeyondMeat、Impossible Food等品牌的植物肉。
很快,Eve和她的团队受到了资本关注。2020年 10月,Eve的探蔬70/30开始在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Dao FoodsInternational,下称道夫子)推出的道夫子食品孵化器(Dao Foods Incubator)孵化。
道夫子背靠中、美、加三国资本:道资本(Dao Ventures)、新作物资本(New Crops Capital)和Moonspire SocialVentures。他们从2018年就开始寻找中国的植物基创业项目。
其中,新作物资本从2015年就专注投资于可替代蛋白的食品初创企业,累计投资的企业已超过35家。其最得意的莫过于在早期就投资了有“人造肉上市第一股”之称的Beyond Meat,后者在上市后的强劲表现,让新作物资本投资回报盆满钵满。
据Eve的观察:“中国植物基赛道的VC,基本都是在Beyond Meat上市之后,才开始愿意关注这一领域。在此之前,感兴趣的投资人寥寥无几。”
虽然道夫子从2018年 2月起,便开始在中国植物基市场布局,但直到2020年,才在中国打响了植物肉赛道的第一枪。
作为新作物资本在中国的独家财务顾问,道夫子撮合了新作物资本和经纬中国完成了对中国植物基品牌星期零的天使轮投资,意在通过“影响力投资”来推动大量的VC关注跟进植物基领域。
由此,星期零也迅速成为了资本的宠儿。从2020年 3月至今,星期零的融资进程在短短一年内,从天使轮走到了A+轮,募集金额超过数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2亿元。资方除了经纬中国,愉悦资本、云九资本和光速创投也完成了对星期零的投资。
尽管顶级VC的入局催化了植物肉赛道的热度,但依然没能改变投资界整体观望的现状。
青铜资本尝试接触了两家植物肉创业公司,要么“项目质量一般”,要么是“founder没有意愿”,最终均未走到立项融资那一步。
或许是缺乏对植物肉赛道的长期观察,“目前国内99% 的VC还不敢轻易出手。”某植物肉品牌内部员工直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植物肉赛道虽然有交易机会,但目前只有极少部分美元基金会看。”
和国际投资机构注重打造被投企业的IP不同,国内投资人更注重收益变现。
“植物肉产品在消费市场反响平平,资本肯定都相对谨慎。”Eve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或许需要首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去年4 月,星巴克对外宣布,其下5 款植物肉系列产品将在其中国大部分门店上市。彼时,星巴克在中国门店数量达4000多家。
几乎同一时期,肯德基和棒约翰也纷纷宣布在部分门店推出植物肉产品,宣传声势浩大。
经历了近一年的试水后,销售成绩似乎并不理想。
近日,全天候科技走访了数家一线城市星巴克门店发现,其植物肉系列产品似乎已集体哑火。
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电子城大厦附近的三家星巴克,目前只有一家有售植物肉产品。临近春节,这里的客流相对较少,店长临时决定把植入肉产品的单日供应量从4个减至1 个,等节后再恢复。
“卖得很不好,肯定要做调整,”在上海杨浦,一家星巴克的店长已经把植物肉产品从SKU中下架,“试用了半年就不上货了。”
当问及销量时,上海黄浦区的一家星巴克透露,“卖的不好”,该店每天仅售出2-3份植物肉产品。
在盒马鲜生,植入肉产品同样遭到了顾客的漠视。而平台方也处于试水和观望的状态。“从整个商品比重上,植物肉的规模都非常小,”盒马内部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
而星期零先后与棒约翰、奈雪的茶、喜茶等知名品牌推出的联名款产品均未对外公布过销售数据。
奈雪的茶称,由星期零供应的相关产品目前只在其深圳9 家门店限量发售,由于样本太少,所以没有可公开的具体数据。
实际上,为了迎合消费者,植物肉产品的整体价格也在不断下探。在星巴克,“别样牛肉经典千层面”的价格已经悄悄从最初发售的69元/份降至49元/份。整体来看,星巴克起初普遍在五、六十元单价的植物肉系列,如今已经降到了三、四十元的水平。
星巴克植物肉产品价格 左:2020年 4月星巴克小程序截图;右:摄于2021年 2月星巴克上海门店
德克士也在全国2600家门店上线植物鸡肉汉堡,星期零是供应商。产品首发价为20元,会员优惠价格仅为15元。
即便如此,作为早期且小众的细分市场,植物肉在中国仍处于消费需求唤醒的阶段。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既是市场的反馈,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真实情况。”
截至目前,没有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布过中国市场近两年植物肉产品消费的统计数据。
全天候科技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到了近60位读者关于植物肉的看法。其中超80% 受访者表示听说过植物肉,却仅有不到13%的受访者购买过植物肉产品。
即便听说过植物肉,消费者仍然对植物肉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不接受植物肉代替动物肉。
2
植物肉消费困局是如何造成的?
在资本市场概念火爆的植物肉,为何在消费市场陷入尴尬境地?
“你可以说它是风口,但不是已经具有长期发展特征的赛道。”道夫子联合创始人、道资本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张涛表示,其先决条件是大众消费者对植物基或者替代蛋白产品的认知度是否到位。
根据青铜资本给出的数据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肉类消费国,中国肉制品的市场规模已达1.9万亿,但50%的商品肉以粘贴拼合而成的廉价复合肉,混迹于日常餐饮消费中。
一位创业者表示,“植物肉替代这类复合肉市场或许能够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当然,这需要植物肉首先做到足够便宜,种类足够丰富。
《南方日报》曾披露过一组数据:在美国,1公斤加工肉类的价格为7 美元,植物肉则为15美元。同样在美国商超沃尔玛,由食品工厂生产的牛肉汉堡,终端零售价目前是2.8美金/磅,而Beyond Meat的植物肉汉堡售价6.25美金/磅。
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植物肉品牌Omnipork每公斤售价约60元,而某生鲜电商平台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约为50元。这样的价格,显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对植物肉产品的消费预期。
全天候科技通过上述调研问卷了解到,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植物肉的人均消费价格不超过30元。
调研结果显示,96.3% 的用户对植物肉的价格接受门槛控制在50元以内
而购买过植物肉的受访者大都表示,“口感、味道不佳”。
道夫子的张涛指出,植物肉在欧美市场的产品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汉堡、三明治、热狗和意大利面这几大类。而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并自古有吃豆制品这类素肉的悠久历史,所以中国消费者对植物肉替代动物肉的要求,远高于欧美市场的消费者,这导致产品开发的难度更大。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人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