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掘金临期食品

  最近,临期食品在年轻人群体中成了热词。

  火到什么程度呢?豆瓣有小组,知乎有回复,B站还有UP主专门开箱测评。

  当然,线上的热度仍属于小众,和线下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临期食品折扣店相结合,才能让临期食品由小众人群转变成大众关注的焦点。

  上周三中午,在上海静安区大宁音乐广场的地下一层,一家专营临期食品的店铺里人来人往。

  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这些人不少都是在附近上班或者居住的常客,他们进门后一般是先按自己的喜好在货架前转一圈,找到最想要的东西之后再“寻宝”,四五十平米的店面被这些寻宝客们挤得满满当当。

  这样的人气,并不是个别现象。在豆瓣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一群临期食品爱好者甚至将临期食品超市称为“宝藏超市”,他们在小组里分享各个城市的临期食品超市地址以及临期食品购买攻略等。

  临期食品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从买一赠一到临期食品专卖,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临期食品的未来又会怎样?

  01 

  谁的新宠? 

  说到临期食品,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超市酸奶的“买一赠一”,那个用于促销的赠品往往就是临期商品。

  此外,一些超市也会不定期推出一些由临期商品担任主角的折扣优惠活动。

  打折、促销,这似乎就是我们认识早期临期商品的主要方式,而在这类商品的背后,消费群体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追求性价比的中老年群体居多。

  打破这一规律的是这一届年轻人。

  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变化,让他们成为近乎矛盾的集合体——这边熬夜,那边养生;口中说着要减肥,嘴里吃着能量棒;既要求生活品质,又追求高性价比。

  据“临期捕手”创始人陈杰观察,当前的临期食品,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其占比大大超过其他年龄段的群体。

  “一包零食,假设保质期为12个月,日期非常新鲜的是原价10元,距离保质期还有4个月的只要2元,你会买哪个?”新零售商业评论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人群涉及70后~90后。

  结果,90%以上的90前表示:“只买最贵的,因为感觉吃进肚子里的食品,生产日期越新鲜越安全。”95%的90后则表示:“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近几天就吃的肯定选择最便宜的,还有4个月保质期的产品口感不会有什么差别。”

  在年轻人的热土B站上,一个名为“馋大鑫”的UP主制作了一期开箱视频,主角是198元买的3箱临期食品。截至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稿时,视频播放量已达18.1万次,获得1.2万个赞,弹幕475条。

  在线下,上海几年前就出现各种进口食品专卖店,奇奇妈妈两年前也在自家小区门口开了一家。一开始,她只经营常规进口商品。有一次进货的时候,听同行说临期商品可以用作店铺引流,她便开始了尝试。

  至今她还记得,有一次进了一批距离保质期还有一个月的雀巢速溶咖啡,进货价只有五毛钱一条,她卖1元,很快就被一抢而空。后来,她渐渐发现临期商品成了“抢手货”,但像她这样的小店铺,想拿到“好货”是需要运气的。

  于是,奇奇妈建了一个群,把老顾客们都拉进群。一旦抢到“爆品”,第一时间在群里公告,群友们可直接在群里预订。如此一来,商品到店以后可以快速消化,既解决了库存的场地问题,也能让资金更快回笼。

  据奇奇妈观察,店里的老客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附近的家庭主妇,她们的需求多是一日三餐所需的各种冻品,以及以送礼为目的的礼盒等;另一类则是中老年群体,速溶咖啡以及麦片、无糖饼干等健康类食品最受他们的欢迎。

  02 

  阳光下的临期食品 

  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样,有商品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临期。

  临期商品的产生,总结起来就是低效的供应链导致人和货无法快速匹配。陈杰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类是国产商品。我国零售行业大多采用经销商制,这导致商品从生产端到流通端往往要经过一级、二级,甚至三级,距离过长。加上为了防止串货以及为了品牌返点等原因,经销商往往会超量订货,超出自身销售能力的货最终就成为了临期品。

  另一类是进口商品。进口商品一般会以总代理的渠道进入中国,但是这个渠道基本上没有保护机制,一旦没能及时进入终端销售,又无法退给出口商,也只能成为临期品。

  受疫情影响的2020全年,整个社会的流动速度很慢,商品的流动也同步变慢,而商品保质期不会变,因此大量进口商品成为临期货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化妆品3~5年的保质期,食品的保质期较短,最短的几天,最长的也不过在12个月左右,这也是临期商品中,食品成为主力的原因之一。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超过7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之一。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食品临期率平均在10%~20%之间,也就是说,进口的临期食品总金额约在100亿美元以上。

  由于没有权威数据证明临期食品与正期食品的各项指标有何差异,加上临期食品的价格对于正价商品也有一定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临期食品在零售业内讳莫如深。

  即便被用来促销或者打折,几乎没有人会提及原因是什么。而消费者对于临期商品的认知也相对比较固化。

  对经销商来讲,当一个食品的保质期还剩三分之一时,超市等大型渠道就会拒收,更有严苛的超过二分之一就拒收了。这些被拒收的食品实际上已经进入“生命的倒计时”,日期好的一般能流转到更低一级的店铺,一旦逼近保质期,这些食品就只能被回收。

  以往,回收的命运基本上就是被专业的回收企业进行再加工,做成饲料。而现在,这些食品可以进入临期食品通道进行售卖,一些逼近保质期的食品则会以极低的价格倾销。

  上海嘉定的金园路,已经成为进口食品店主们非常熟悉的批发地。据奇奇妈介绍,吃货量大的人,甚至可以以0.5折甚至更低的价格“白捡”。

  对于经销商或品牌方来讲,就算把临期食品送给长期合作的伙伴,也比送到回收公司支付回收费用,或者堆在仓库里占存储成本要好。

  不过,采购临期食品除了体量要大,还很考验买手的眼光,眼光准不准将直接决定这一单能有多少利润。据业内人士介绍,相比传统超市20%左右的毛利,临期商品的毛利率一般能达到50%以上。

  “一旦吃的货没有人买,就会砸在手里,损失也蛮惨重的。”奇奇妈说,她的一个朋友就曾经“买断”过一款东南亚地区的小品牌临期零食,后来有一半砸在手里,直接让他当年的利润折了一半。

  另一边,在年轻人中崛起的临期食品还被打造出一种类似“开盲盒”的惊喜感。新零售商业评论在浏览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后发现,临期食品会以福袋的形式销售,在天猫上,销量最高的福袋已有一千多人收货。

  “线下的临期商品其实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华北地区牛奶十分畅销,而在上海,进口的临期商品则更受欢迎。”陈杰认为。

  临期商品的经营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而是一门需要精细化运营的生意,要想做好这门生意必须具备把控供应链以及更高效的进销货匹配的能力。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临期食品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