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单身人士愿意为提升自己在餐饮、娱乐方面体验而付出更多关注度和金钱。
比如,在近几年大火的方便火锅,这个产品毫无预兆的火爆背后正是千万单身党们在宣言:谁说想吃火锅起码得两个人去下馆子?我就是愿意一个人吃火锅,谁能让我吃得开心,我就为谁买单带谁起飞……
除此之外,自助式迷你KTV包房、一人健身、单身公寓、多功能小家电、独自旅行服务等新业态也在年轻人中迅速流行开来。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民以食为天,在这场逐渐蔓延开的“单身经济”浪潮下,餐饮业应该是最先察觉到的一个行业。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顾客需求已经变得愈发强烈,“叫外卖”虽然已经成为都市忙碌人士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满足了低级的果腹需求,更好的体验仍需要出门去餐厅吃饭,顾客即使是一个人也能被照顾好,这正在成为对市场敏感度很高的商家在做的事儿。
“一人食”的需求有多大?是长期趋势还是伪需求?
据筷玩思维了解,根据民政部的数据,中国内地的“未婚”人口到2019年底已达到2.6亿且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有媒体甚至做了加减法,以此得出“中国内地单身成年人的数量已经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这个“可怕”的结果。数量庞大、年轻、能够自由消费的单身大军通常拥有更多和日益增长的可支配收入,并且倾向于关注自我,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这成了近期市场中相关企业获利的潜在市场基础。
其实,单身人群在一二线城市的比例要更高一些,这些城市同时也是餐饮业、娱乐业最为集中和发达的地方。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出门下馆子是一种社交行为、一定是有其他人(家人、朋友、同事)一起参与的,餐馆里向来都是呼朋唤友的热闹场面。
所以,一个人就餐的客人往往有些尴尬。
可如果一个人也愿意出门吃饭,这些人往往是对吃饭这件事儿要求比较高的,并不想因为一个人生活而将就。所以他们不但在乎口味也在乎体验,吃饭本就是个比较私密的事儿,一个人吃饭更是如此。
然而单身一族在餐厅吃饭大多感觉被歧视:一个人不能占一个桌子,经常被餐厅要求和别人拼桌,被迫和陌生人共享一个吃饭空间。对于单身食客来说,进餐空间应该更加私密才对。
不过,能够一个人吃饭不尴尬、环境还不错的大多数是品牌连锁快餐厅,一到饭点人满为患。相比之下,小馆子则往往空间窄小、环境堪忧;稍微像样一些的店都是成双结对的客人居多,一个人去显得很“凄凉”,遇到节假日甚至可谓“凄惨”。
即使选好了一家不错的店,单独前来吃饭的客人落座后向服务员咨询菜品,服务员往往会先问一句“几个人吃?”,客人点少了不好意思、点多了又吃不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1名18周岁至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6%的受访青年认为一个人去餐馆吃饭会感到尴尬。
“一个人出门吃饭时,48.5%的受访青年会速战速决,37.1%的受访青年会直接寻找最不显眼的角落入座,36%的受访青年觉得菜点多点少都不合适,30.2%的受访青年最讨厌服务员高喊‘一位,里面请’,12.9%的受访青年觉得食欲会有所减退。”
不孤独的食物美学:如何做好“一人食”?
一个人如何“好好吃饭”渐渐成了被广泛讨论的问题,但只要有问题、有需求也就意味着有市场。
喜欢独自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市场风潮,一些眼光独到的餐厅经营者已经开始行动。
比如,有一家小面馆就把桌子做成五米的长方形餐桌、左右两块隔板划分出8个小吧台,让在一张饭桌上吃饭的顾客也看不到在左右及对面就餐的其他人。
这样,单身前来的客人就不需要跟旁边的人照面、不必寒暄也不必无视,还不用担心自己的食物摆得太多,更不用因为不小心碰到了别人的胳膊而跟别人道歉,这是真正的“一人食”。
不错,空间上的改变是满足“一人食”需求首要的一个方面,针对单人食客调整餐厅布局则能有效吸引他们前来消费。
上述提及的这种设计的灵感应该来自于日本。日本的知名拉面连锁品牌“一兰拉面”就专门设有带格挡的餐桌,让客人自在用餐。
日本餐馆的座位有很多都是一张长桌搭配一长排的单人座椅,排与排之间有一个过道供服务人员走动,这种有点像“吧台”的单人座位在日本被称作“柜台”。还有的餐馆在座位之间用雾面玻璃等隔板隔开来创造单人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是多人来吃饭可将挡板移开。
再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间只接待独自一人前来的顾客的餐厅“Eenmaal”,这家餐厅的餐桌面积很小,每张桌旁只放一把椅子、只能够一个人用餐使用,以此让顾客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专心品味”美食。
在商家看来,方便单人顾客就餐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还能为商家带来口碑优势,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用餐环境外,餐品的设计也需考虑:让一个人吃饭也可以点到丰富合口的餐品是核心要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