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便利店为例,今年如果没有返乡潮,没有白领在一些沿海城市的返乡,这些情况是否会影响到便利店的春节市场,或者说其他的春节市场。绝对不可以以往的经验来预测。
我建议大家多关心春运的火车票、机票、大巴票,包括各个所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城市、学校对放假期间的限制,这些现象都可能是我们零售业可以去参考的一些数据。
我们做零售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知人情,还要了解国家政策。
但是我们要做几套预案,因为冬季防疫压力在变大。
我们在预测2021年的时候,离不开双循环这个词,特别是双循环中间,内循环给我们的机会应该是远远大于其他的方面,特别是消费者的细分化市场越来越多。
我亲身边的一些朋友,以前做外贸的,最近都在积极鼓励我们去和当地的外贸企业进行接洽,外贸企业也在逐渐的重视国内市场。
这对于我们今天细分化市场越来越明显的国内市场来讲,给我们零售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新品。
我们发现很多以前外贸的一些技术,现在用到国内来以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产品进步。当然这个时候你必须要学会看得懂商品选得了商品,所以我跟公司所有的采购人员说,我们的屁股不能再坐在椅子上,要改变坐商的习惯,走到企业去,问问看别人有哪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我们老旧的采购模式,等人上门来推荐商品的模式已经不适用,因为内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新机会。
但是外贸企业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单一订单,外贸按需进行研发和生产,所以他们很难短时间内去适应我们传统零售业或者网上销售的一些采购模式。我们最近也和一些外贸企业在采购模式上,共同产品研发上花了更多的时间。因为这些外贸企业习惯了订单式的生产,但也习惯了全球的细分化生产过程,所以给我们带来的是机会。
全球的复产会给我们很多的外贸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冲击,现在聪明的外贸企业已经在双赢前提下找我们合作,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外贸企业现在觉得订单很好,订单很多,还在做拼命的往外销售,但一旦出现全球复产的时候,这些外贸企业的转内销压力就会变大。
10月CPI已经不太好了,到了11月份CPI竟然是负数了,这些情况都是给我们的巨大警示。
最近大家也看到,无论是餐饮业,还是消费品行业,包括疫情期间的美国、欧洲和日本,其实消费都出现了一个两极化的变化。以百货店为例,刚才讲了手表卖得好,手表代表的叫高价低频。而服装我把它称为叫低价高频,这是在百货店里面。
当大家没地方消费的时候,高价低频的东西销量上升是会出现的。同样由于在外面不能吃,所以在日本欧美现在高端的超市生意异常火爆。
国内也是这样。我们现在的餐饮业高端的和低端的都很红火,而中端的比较一般。可能他买帝王蟹,他也会在超市买。但这个生意能否持久,我们不知道。
但是消费的两极化我相信会出现,因为手头有余钱、高收入的人出国的机会少了,在外面吃饭的机会少了,他自然而然在其他方面花钱会多。而同样低收入人群他可能要趋向于更节约,更节俭。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要冷静的观察变化。
便利店的竞争也不再是单一商品的竞争,我有一款盒饭,你有一款什么?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行了。所以我现在一直讲由于客人不进来,怎么办?只有让进来的客人,让他买更多的品类,给他提供更多的服务。
比如说讲饮料,毕竟一个消费者他每天能喝的饮料总数是有限的,今天他买多了,可能明天就不来,特别是戴了口罩以后也会影响这些销售。一个人一天能喝的东西的量一定是有限的。
如果你重复该类商品的促销,大量的箱式促销,大规模的促销,或者说整箱卖的促销,可能会更进一步降低他来店的次数。在这种情况下,他来店的次数减少了,可能也会给我们的生意带来更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传统的促销方式也要转变。便利店来讲,可能第二件半价,或者说买两件了,这些方式方法会进一步降低来店次数。
所以我最近提出,我们零售业第一是新商品,但比新商品更重要的是新品类。也就是针对来店的客人卖给他更多的品类,这是未来提升生意的一个最大空间。我们必须要无限拓展新品类空间,就是我们怎么样去卖给他更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不会受到它的一个胃,一个嘴巴的限制。
当前,谁能够把新品类做好是一个关键。
第三个是新服务,什么是新服务?我们现在零售业,特别是传统零售业,毕竟是有个实体店,我们还可以提供很多新的服务,这是网上做不到的,网上也不可能做的。
比如上海为例,我们现在已经有500家店做了体彩。当初我们以为我们会和马路上的体彩店产生竞争,后来发现没有任何的竞争,因为我们找到了新人群,因为很多的年轻女孩子,马路上传统的那些彩票店,一般轻易不会进去。
接下来是新技术。这两年无人零售都已经说了很久了,但是无人零售也好,在技术上的突破,能否给我们自己的门店的生意带来更大的变化?
以上海为例,随着早餐工程的开拓,现在已经逐步允许在便利店里面做一些现制的东西,但是这些性质的东西的确存在的排油烟或者下水问题。
罗森上海最近也做了一个叫新的无烟油炸锅,已经申请专利,通过无烟油炸锅来解决门店里一些不可以做的事情,因为这两年的科技进步是非常之快的。所以我跟公司里面每个做商品的人讲必须要关心新技术。比如说新的冷冻技术,新的包装技术,
最后一个是新模式。
我把它称为5新,新商品、新品类、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特别是零供模式要改变。
外贸企业它不能够适应内销,它有技术、有方法,我们采用传统的零供模式,根本没有办法去和他合作,我们只有和他共同研发,一起来适应内需市场,这是一个方案。
我们和加盟商的关系也采用新模式。把政府贴给我们的一些补贴,上海地区基本上都投给了加盟店,因为只有他们活得好,他们才会为我们做得更好。
我们提出新商品、新品类、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通过五新来进一步拉开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谢谢大家。
来源:鲍跃忠新零售论坛 张晟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