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爆款与经典之间,差了什么?
正如有人所感概的那样,“爆品可以曾经拥有,经典却是毕生追求”。
“经典产品是一个护肤品牌的’基础建设’,一方面,是品牌最强产品力的象征,可以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帮助品牌穿越经济周期;二来,品牌也可以通过一款经典产品,吸引不同代际的消费者,从而带动其他产品和新品的销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品观APP,反观如今不少国货品牌,在品牌创立早期乃至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难看到长线运营思维。
更有人直言,“国货化妆品只有爆品,没有经典。”
那么,国货品牌要打造“超级单品”,还得跨过哪几道坎?
1、短线思维主导下,同质化竞争加剧
国货美妆品牌难出经典单品,与成长路径不无关系。不少国货品牌诞生在渠道为王、营销为主的时代,创立初期,便卷入了通过高举高打的营销手法,快速占领市场的路径。
在国产品牌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铁打”的品牌,“流水”的爆品。从早期的补水保湿产品、面膜,到如今追随烟酰胺等网红成分的功效性产品,国货总是在追赶趋势,而不是引领潮流。但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同类型产品扎堆出现,品牌自然难造经典。
迭代速度之快,虽然做到了及时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但长期重营销而轻产品是当前市场爆品的“通病”。当前,即便不少灵活的OEM/ODM工厂,为国货品牌的快速成形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也让一大批国货品牌与国际大牌似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爆品虽多,真正拥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品牌却不多。
2、没有内核的爆款,难成经典
近两年,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美妆品牌打造爆品的周期再被缩短,不少品牌紧抓平台和流量红利,率先通过打爆款的方式,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但随着而来的是,不少产品的品质在市场备受质疑,且难有一款对某个细分市场有真正创造性、引领性的产品问世。
“现在的很多爆品其实没有内核,产品站不住脚,造概念的居多,这也是不少互联网品牌昙花一现,快速消失的根本原因。”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不少品牌在打造爆品上花了重金,但更多在引爆产品卖点上,而非真正的迭代创新,难以保持对市场的持久吸引力。
“品牌应该以做经典的态度做爆品,以做经典的技术做爆品,以做经典的手法做爆品。”
3、打造经典不仅靠产品,更要“养渠道”
“像小棕瓶、小黑瓶这样的经典单品,不仅在产品上下了功夫,在渠道上更是久久为功。”上述人士表示,经典产品“收割”渠道的过程非常缓慢,国外名品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市场玩一个“老套路”:
第一步,每上市一个主系列,都先立品质、树品牌、稳价格、疏渠道、做分销、养客群;
第二步,当该系列实现一定范围的分销,国内很多品牌会跟进其概念,但名品基于品质和口碑的底气,价格往往较高,国内品牌则只能在其下级价格带做低价跟随品,以撬动下沉市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会助力国际品牌新品建立市场影响力;
第三步,名品通过打折等方式,以比此前更低的价格收割低线市场(详见《高端美妆为什么不再“高端”?》)。
也正是在这一路径之下,2000年左右,国货品牌打入不了彼时化妆品销售的主渠道——百货,更多是在CS、商超等新兴渠道诞生并实现发展,而这类渠道以低价为主的特性,也增加了品牌建立“调性”的难度。近年来,不少品牌开启全渠道运营,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价格体系保护和优质的产品力,在渠道上再次处境被动,一方面,此前赖以生存的CS渠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并逐步失去优势;另一方面,在线上遭遇国际品牌和新锐品牌的双重夹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货品牌没有打造经典品的苗头。
比如,从创立之初就从眼部护理入手的丸美,近一年,眼霜仍为其贡献了30%的销售,其中,2007年推出的丸美弹力蛋白眼精华更新至第五代,从其天猫旗舰店来看,该产品是品牌明星眼霜单品;2009年上市的玉泽皮肤屏障修护保湿水,经过11年的市场打磨和竞争,目前是玉泽天猫旗舰店化妆水品类销量第1名产品,月销量达1万+;目前位列自然堂天猫旗舰店化妆水品类第1名的冰肌水,于2010年5月在上海科技馆全球首发,十年销量已突破6000万瓶。
爆款频出,经典难现。国货美妆品牌想要长青,打造经典产品无疑是一门必修课。
来源:化妆品观察 魏亚男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