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上海一家用“熊掌”卖咖啡的门店火了,甚至受到新闻联播报道。
这家店残障人士开的店,从创意到故事都足够动人。
但它能不能突围网红的局限,创造持久的吸引力呢?
01
熊爪咖啡店,注定该火
上海永康路上,一个只有一面水泥墙的门店格外引人注意:墙上凿个洞,洞中伸出一只熊掌,递出顾客刚下完单的咖啡。
最近,这家名叫HINICHIJOU的咖啡馆火了,门前天天排长队,不仅刷屏抖音、小红书,还被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报道,大家亲切地称它为“熊掌咖啡馆”。
可以说,这家店注定该火,有太多制造吸引力的话题可以挖掘:
第1层,熊掌创意:
熊掌卖咖啡的的创意,用形式和神秘感勾起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熊掌能打招呼、还能互动,是引起关注度和话题的第一层动作。
第2层,残疾人做咖啡的暖心故事:
新奇的形式背后,还有个暖心的故事。这家店的员工都是残疾人。一名聋哑咖啡师曾获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大赛咖啡冲调项目一等奖,店员里还有两名残障人士,都是上海市残联技能培训班的学员。
熊爪和出杯的设计,源于他们身体受限无法发声交流,希望用这种方式为顾客带去暖心的服务。故事,加深了创意的实际意义。
不管是引发消费者共鸣的温度,还是给社会以启发的残疾人就业形式,都在提升创意的内涵度,引来更深层次的关注和传播。
第3层,平价外带咖啡的模式:
除了创意加持,作为一家咖啡店,这家店的模式设置,也有许多可被讨论的话题。
比如所有咖啡产品都卖20块/杯,每杯咖啡都会有一片玫瑰花瓣,买三杯送一朵玫瑰花等等,增强购买仪式感的同时,也提供给消费者复购的动力。
第4层,时机对一家店也很重要:
从时间上说,这家店营业时间里碰上国际残疾人日,在这天,门店还因为这个特殊意义,被多家主流媒体点名提到。
或许是个巧合,但这更能引来一大波社会性媒体的关注,扩大传播范围。
而从咖啡商业模式上考量,通过小程序点单的售卖方式,20块/杯的低价,招牌椰椰果咖、荔荔果咖等创意咖啡类产品,既符合现在咖啡业流行的模式,也从价格和口感上降低了消费者接受门槛。
从伸出的那只熊爪开始,这家门店就在一步步制造吸引力。
02
爆红之后被质疑:创意如何被监管?
很快,争议就来了:
递咖啡的熊爪是不是干净?咖啡馆不向消费者敞开,营业执照是否齐全、如何进行日常监管?
这些质疑,把“熊掌咖啡馆”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上海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天平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回复,这家店许多操作都是合标的。
根据展示出来的《便民餐饮店临时备案公示卡》,标注了熊掌店的经营地址在永康路68号,经营品种和方式是自制饮品,备案日期为今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