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投入方向看,巴比馒头想努力摆脱传统门店模式向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不言自明。
相比之下,陈传武更看重一个“稳”字,发展20年,关键词仍然是开店。
创立正新鸡排前,陈传武曾凭借速冻代理起家,2000年,他在温州开出正新鸡排第一家店。
和巴比馒头的加盟节奏不同,从创立到2013年,陈传武在全国开出近1000家直营店后,才放开加盟,加快扩张,“2013年至2015年,正新单年签约加盟门店分别为85家、249家、890家”。
2017年,正新又开放海外加盟。即使现在,正新鸡排的全国门店已经超过2万家,持续开店,仍是其重头戏。陈传武的理想目标是要开到5万家。
有关正新鸡排融资上市的信息,零售君查遍网络,也未有发现,却查到了相反的消息——陈传武担任创始合伙人,联合发起“萌想之星”基金,今年5月,基金首期募资规模超过1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餐饮和新零售的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有投资者分析,近十年餐饮从线下被改造为“线上+线下”,只是销售路径的变化,萌想之星关注的是如何打破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并重建成本结构。
显然,陈传武加入这场投资,是有意扶持餐饮零售新模式,而正新鸡排的主要聚焦点,仍然是开店。
两个月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陈传武坦承,之所以坚定走大举扩张路线,原因之一是他预感餐饮连锁化比例会越来越高。“真正的连锁化不是开一两家店的问题,而是需要迅速撬动上游供应链资源。对正新来说,要用规模体量来解决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物流供应链问题。”
换句话说,陈传武暂时不把正新鸡排送上市,是想进一步加深、巩固、夯实供应链“护城河”。
深度竞争
上市与否,企业都得继续面对未来。对于深度捆绑一两个大单品的品牌来说,扩大品类,无疑是着眼未来的方式之一。
这一点,刘会平深有感触。他直言:“我们走出去之后就碰到困惑,顾客以为你只卖馒头。”于是,刘会平大力拓展品类,开始尝试售卖油条、粥、水饺、粽子、速冻点心等产品。
巴比的品牌定位也随之调整,从“包子馒头卖到第一”到“早餐第一品牌”,再到如今的立志成为“中式面点世界第一品牌”。
从门店的形象建设来看,便能一窥堂奥——门头店招上的“馒头”二字已经撤除,只留下了“巴比”成为其品牌名。
丰富品类这一策略,正新鸡排要走得更远些。2018年,正新推出“森林计划”战略,在主品牌之外,孵化出手摇茶、汉堡、烤鸭脖、水饺、螺蛳粉等新品类的子品牌。
按照陈传武所说,正新的新品牌可以开5万家门店,加上正新鸡排的5万家理想门店数,“打造一棵10万家规模体量的参天大树”。
对比巴比馒头和正新鸡排的品类扩充,不难发现,二者推出的新产品,和主品牌商品仍然属于同一价格带,目的不是为了“出圈”,而是深耕同一类消费人群。
如此一来,新产品能否加强用户黏性,提升品牌活力,甚至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巴比馒头、正新鸡排未来深度竞争的一部分。
品类之外,另一层面的深度竞争,当属数字化。
2014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几大外卖平台奋力抢占市场份额,刘会平开始思考自己打造平台的可能性。
刘会平表示:“平台的意义无疑是非凡的。除了缓解高峰期排队带来的订单压力,后台的大数据将记录并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实现精准营销的同时增加客户黏性。”
为此,刘会平自建巴比商城,消费者可以线上订餐,线下取餐,也可以由外卖配送,由此打造出一个完善的电商平台。
2018年,巴比还将门店POS、订单App、生产管理、仓储配送等六大系统的98条业务线集成于一个数字平台上。
此次上市,巴比募资的9.5亿元,将用于包括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内的诸多项目,以向智能化转型。
作为巴比食品唯一外部投资人,加华资本掌舵者宋向前更是认为:“未来,大家竞争的是到店到家的场景。产品的零售场景覆盖冷冻、冷藏和鲜食的部分,企业会在全场景、全流程、全系列频谱上展开竞争。”
和刘会平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不同,陈传武坦承,正新还是以线下经营为主,“我们提倡外带,不提倡外卖”。
在陈传武看来,正新的外卖业务占门店收入的理想比重是10%左右。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正新鸡排外卖业务占比约在10%~12%左右。
当然,正新也尝试在微信、天猫等平台开辟电商零售渠道,销售品牌手抓饼、煎饼、调料包、卤味小吃等产品。只是,相关业务尚处于探索阶段,“销量贡献并不明显”。
眼下,90后、00后渐成主流消费群体,如何利用数字化为企业赋能,同时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无疑将成为企业的“主战场”。这一方面,或许,正新鸡排要跑得更快一些。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响马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巴比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