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中国商业简史里,大众最不喜欢的,就是拉长线、用力磕的故事。
这或许是对长期以来成功学和鸡汤文侵淫太久的反抗,人们本能地拒绝疲惫的长战线备战,更期待一夜暴富的神话。
就好像从小到大,登上领奖台的刹那,如果被夸赞是天赋使然,总会生出一种隐秘的优越感,似乎天才少年总是比长期努力者能吸引更多的目光。
就算是放到世界范围里,大众也不能停下对天才的崇拜和期待。一代教主乔布斯,后继有人马斯克,就连比尔盖茨也被赞许过为神童,这是哈佛辍学生小扎想想就酸柠檬的地方,更多时候,他的成功被媒体和大众解读为努力的范本,以及好运的降临。
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大步跃进里,人们也喜欢这样的故事。企业家不能犯错,战略不能偏倚,公司不能亏本,股票不能让韭菜割肉,但事实上,在商业的长期角力里,每一步走过的弯路,每一次可能的失误,放在长周期里看,都是品牌资产的重要沉淀。
尤其是,不是每一个被做坏的行业,每一个被冲击的企业和创业者,都有勇气再次出发的。
在这几年狂飙突进的中国咖啡里,就是这样的场景。激进者瑞幸挑起了战争,行业内玩家随即承压开始加速奔跑,当前者在太平洋彼岸摔了个跟头,行业才回过神来,原来钱不能这么烧,仗也不能这么打。
除了星巴克仍然屹立外,在这场战火里,早期的种子选手多少被战火波及。独立咖啡店在过去三年里死了大半,Costa也不得不关闭部分门店,而曾经的领跑者,也不得不短暂休整。
上周,连咖啡公开回应关店新闻,「都是真的,过程非常艰难」,但万幸,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在看似「消失」的100多天里,品牌并没有如外界所料地沉寂,而是调整业务,重新布局,在暗自蓄力里,以硬核的姿态,再次回到公众视线里。
01谁还没个光荣历史?
成立于2014年的连咖啡,曾经是互联网咖啡的明星大户。
从2017年至2019年,品牌陆续完成多轮融资。良好的基本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让资本对其多番垂爱,而连咖啡,也没有辜负市场和用户的期望。
以代购星巴克为起点的连咖啡,也是外送咖啡行业的佼佼者。
在北上广深,连咖啡的包装曾经让写字楼白领充满好感。「保温纸盒+双层纸杯」的方式让配送中温度尽可能保持在85度以上,到手口感极佳,这套包装后来几乎成为所有外卖咖啡的标配。
2018年、2019年行业激战时,连咖啡也开始加速布局,高峰时期门店总数一度超过400家,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在北京,望京SOHO形象店常常排起长龙,在浙江,横店影视城门店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
而后来者瑞幸的互联网玩法里,多少有连咖啡的影子。
5折优惠、钱包玩法都是已经玩过的套路。连咖啡最早打造出线上「咖啡库」概念,让用户把提前购买的咖啡存储在虚拟的咖啡库中,既可自己下单享用,也可赠送给微信好友,以及「咖啡福袋」等一系列基于微信生态的线上工具,在此后无不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基础标配」。
这场战争的细节无需赘述。不过,大众的热议和舆论的焦点,总是喜欢集中于英雄的陨落和溃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关于连咖啡的负面讨论从未消散。
事实上,以企业的长周期发展来看,这些「弯路」和「跟头」未尝不是好事,毕竟一切经验和教训都是品牌可以沉淀的资产。
而当咖啡的中场战事过去后,能有余力去进行战后重建,重新出发的玩家,才是行业里值得尊敬的对手。
这一点,对于瑞幸如是,对于连咖啡也是一样。
02软着陆和硬重启
当连咖啡决定硬核重启时,它的确交出了一份让市场惊喜的答卷。
在近几年的咖啡市场迭代里,以外送形式提供服务的咖啡玩家,往往受制于门店位置和同城配送,空间和时间的压缩让企业越做越重。
这是企业后来不堪负累的原因之一,但如今的重启,在城市线扩张和产品体系更新上,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咖啡越来越作为一种快消饮品出现,甚至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提神醒脑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咖啡零售赛道出现了永璞、三顿半等主打预包装咖啡零售的新生玩家,而且他们还活得挺好。
外卖现磨咖啡和预包装的咖啡零售是两个不同的打法。尤其在产品体系上,后者比前者拥有更大的试水范围和创新可能,而前者,受制于原料品质、机器精细度,咖啡师技术和配送环境,往往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做熟过外卖领域的连咖啡很明白这个道理。
在此次的软着陆里,品牌旗下的产品体系出现明显升级,将包括但不限于咖啡胶囊、挂耳、冻干粉、浓缩液、冷萃液、罐装咖啡等预包装形式,这也意味其新的征程——正式进军快消饮料行业。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连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