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几年过去,一方面海底捞的服务为行业内大多数商家所学,服务主义本身的竞争优势减弱,一方面巴奴在产品主义下快速发展,曾经的学习者与海底捞这个曾经的被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交锋。
此次抄袭纠纷,正是双方交锋的掠影。以此次所涉及的鲜鸭血为例,三年前双方曾在这一产品上进行舆论交锋,海底捞于2017年9月23日发文解释称自己为何不卖鲜鸭血而只卖血旺,7天后巴奴发文解释自己为何能卖鲜鸭血——当年巴奴研发出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鲜鸭血。
而最终,从此次纠纷来看,鲜鸭血还是出现在了海底捞的餐桌上,“开创了服务主义的先河,如今又专注推出顾客喜爱的产品”,巴奴在声明中如此写道。
“以前人人都模仿海底捞的服务员,现在海底捞开始模仿别人了”,有消费者如此感慨道。是否抄袭如今尚无定论,但此次纠纷足以说明产品主义正大行其道。
三方获益的竞合
商业世界里,像海底捞、巴奴这样的竞对,显然并不少。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先来者与后来者,学习者与被学习者,竞争者与被竞争者,它们的关系从来复杂。
以简单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竞合”伙伴该是一个相对恰当的词汇。商业世界固然你死我活,但在你死我活、各自招式频出的竞争中,企业也能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例,两者关系正是从竞争转向竞合。上世纪50年代末,处于落后地位的百事可乐通过推出大容量“家庭装”、口味盲试等手段使自己成为可口可乐最大的竞争对手;70年代开始,受到百事可乐竞争压力的可口可乐以降价等方式开始回击。
此后双方你来我往,展开激烈的营销、产品战,但带来的只能是各自利润水平的下滑。1989年,双方均将软饮料价格提高3.3%,价格战至此结束,双方也阶段性地走向合作,在巩固各自市场份额的同时,提升利润。
1999年,经济战略研究专家詹姆斯·穆尔在《竞争的衰亡》中提出:“企业竞争不是要击败对方,而是要联盟广泛的共同力量创造新的优势。”
如他所说,对一切企业,哪怕是处于竞争中的企业来说,斗倒对方都不应该是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只会是自己的利润和发展。这正是“竞合”思想的由来。
对于此次纠纷所涉及的海底捞和巴奴来说,餐饮市场、火锅市场仍然无限庞大且零散,哪怕略占优势但谁都不能说自己是毫无争议的霸主,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发展之危,合理竞争,并在竞争中学习对方优势,加速自身的成长才是当务之急。
如此“竞合”,获益的当然不只是双方,还有千千万万的的消费者。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好吃才是主要的。
“两家都有自己特别风味和服务质量的火锅店,各有千秋,对于食客而言,味道和服务才是最重要的。”火锅市场之大,从来不会只有一种可能,也不会只有一个胜利者。
结语
产品和服务孰重孰轻,千万人或许有千万种答案。中国这个美食大国不乏挑剔的食客,也不乏探索欲满满的商家,只要为市场认可,便有其存在与壮大之理由。
当然,一个行业里谁也不会持续领先,能够持续领先的只有不断创新与一直满足食客所需的人。
来源:一点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火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