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新冠疫情期间的“居家红利”之后,中国商超连锁业似乎要迎来“苦日子”了。
从《商业观察家》近期对市场的访问来看,各大连锁商超企业7月来,似乎出现了普遍性的同店销售同比下滑情况。
一下滑
二季度时,中国商超连锁业相比1季度的“居家红利”开始“转淡”,5月可能是个转折点。一些领军企业在二季度时,同店同比表现甚至就已经出现了下降。
到了7、8月份,市场没有好转。
《商业观察家》访问的情况是,7、8月,领军公司的同店表现似乎都不理想。而至少在7月份,一些领军企业的同店同比表现,都是下降的。
《商业观察家》也访问一些区域商超零售商,得到的回复是,它们与领军企业的情况基本是一致的。
“我们了解下来,也是这样的情况,不同地域业态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整体看同店表现,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同比下降的。”
二级市场则适时反映了7、8月商超连锁市场的同店表现。
这一段时间来,商超零售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普遍疲软,股价一直在跌。相比一季度后的高点,降幅超过20%的公司比比皆是。尤其是港股市场,零售股整体欠佳,表现较弱。
造成商超连锁业这几个月来的低迷市场表现的原因,则大致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电商冲击。
疫情影响常态化下,大批商超连锁业的顾客开始习惯、并学会线上购物,加上人们受疫情影响,生活习惯上相比疫情前会减少外出频次,导致商超连锁业的客群可能有分流。
从几个大型线上平台的表现来看,像天猫超市、拼多多、京东等,它们当下实现增长的一大动能其实都来自生鲜食品快消等商超标品类品项。增速和市场份额提升很快,尤其是天猫超市和拼多多。这对连锁超市可能会有比较大影响。
新出现的线上领域,比如社区团购也在分流商超连锁业的市场,社区团购当下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扩品,这导致它们与商超连锁企业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它们似乎在往商超线上化方向做。
整体来看,由于疫情带来市场总盘承压,线上平台、企业都在寻找增长动能,很多将目光瞄上了线上渗透率相对较低的商超领域,也导致商超市场的竞争加剧,因此,商超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恶性竞争。
其次,是餐饮恢复。
新冠疫情步入平稳期后,中国消费市场也开始全面复苏了。
餐饮的复苏表现是比较明显的,餐饮门店都开门营业了。从美团的市场表现就能看出来,其二季度餐饮外卖交易金额单季破千亿,同比增长16.9%。餐饮外卖客单价同比增长9.4%。
因此,人们如果更多通过餐饮来解决吃饭需求,那么,到超市买生鲜食品的频次和需求就会下降。
第三,是人口流动。
新冠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是一个长周期过程。
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让人们主观上减少外出频次,从而减少商超连锁企业的生意机会。
它也会影响人们的一些日常生活,比如早前学校迟迟未开学,以及上学时间减少等。这会导致布局在上放学动线上的商超门店生意减少。
最后,是自然灾害。
比如洪涝灾害等,对部分商超连锁企业的销售也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商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