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屈臣氏颓败,诟病导购,还要看到背后的“奶酪模型”
消费者可以不需要导购,美妆门店导购的存在感可以弱化,但美妆行业不能没有导购。
不管是护肤还是彩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都需要一个沟通桥梁。担起这一责任的,就是导购。因为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哪怕已经通过网络完成了对产品的了解,但一些护肤流程、彩妆技巧等都需要导购来解说甚至示范、试妆。
这也是为什么,屈臣氏的导购再讨厌、丝芙兰的导购再傲慢,都仍然以核心力量存在于门店。
并且,即使新兴的一些美妆集合店充分吸取了屈臣氏的教训,不允许导购打扰消费者,但却仍然会保留门店导购的位置,让消费者有需求的时候来提供帮助。比如,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等自助式购物门店,仍然配备了专业彩妆师和常规导购。
也就是说,屈臣氏的导购虽饱受诟病,但某种程度上也有存在的必要。
因此,在嫌弃屈臣氏导购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只是屈臣氏颓败的本质原因。
心理学上有一种“瑞士奶酪模型”:每一个环节都像一片奶酪,上面存在很多个小孔,奶酪叠在一起,通常没有什么意外。但当一些小孔凑巧叠加在一起,风险因素就像光线一样,透过所有的小孔,导致意外的发生。
在“螳螂财经”看来,屈臣氏发生业绩“意外”,本质上,是已经存在“小孔”的每一片“奶酪”叠加在了一起。而那些存在“小孔”的“奶酪”,是屈臣氏自身老化的门店形象、缺失的产品结构以及变化了的购物场景。
“十年前的屈臣氏和现在一点变化都没有,门店还是那样,念书的时候还觉得很高端,现在看了其他品牌的门店,就觉得屈臣氏的形象太老气了。而且,产品还是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骨原胶,都不管我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小女生了。”一吐槽屈臣氏,作为大学时期的忠实消费者,柚子就有说不完的话。
确实,就拿THE COLORIST调色师与屈臣氏对比,同样都是美妆集合店,THE COLORIST调色师等品牌致力于装修成人人都来打卡的网红风格门店,但屈臣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货架时代。
并且,95后为主题的新消费人群掀起了国货美妆风潮,各个新兴的美妆集合店品牌都争相铺出年轻人喜欢的各种国货品牌、各种小众品牌,以丰富的品牌和产品组合,让消费者一次性清空愿望清单。
根据公开数据,NOISY Beauty旗下涵盖了超过400个国内外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目前已与全球30余知名彩妆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其中就有备受95后推崇的橘朵、UNNY、kiss me、稚优泉、ZEESEA等等国内外品牌。
但屈臣氏呢,还在执着地卖自己的骨原胶产品。
而且,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势力之下,各个品牌都在寻求线上线下一体化,但直到今年3月份,屈臣氏才宣布和天猫合作,尝试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及会员积分系统。
门店、产品、渠道、市场以及消费者,各个环节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屈臣氏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各个环节出现了“小孔”,让自身成为了一个“奶酪模型”。
而冲锋在前的导购,就成了能被消费者所看见的那束代表风险的光,穿过所有“小孔”照进来,让曾经风光无限的屈臣氏成为了如今的“应急备胎”。
实在太可惜了,要知道,颓败的屈臣氏,所处的是一个美妆行业蒸蒸日上的时代。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到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并预测2023年规模将增长至5490亿元左右。
“我们和年轻客户之间的交互体验还比较差,我们对此感到抱歉。我们需要寻找更好的方式,能够和客户建立更亲密,更良好的关系。”已经离开屈臣氏的罗敬仁曾在演讲中提到屈臣氏面临的问题。
但愿屈臣氏真的能意识到自身的本质问题,从各个环节做调整,不要辜负了这个弥漫着消费者热情的好时代。
当然,那些烦人的导购,也该好好管管了。
来源:螳螂财经 易不二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屈臣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