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19日电,今年以来,免税购物在国内火了。1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称,正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地。除了机场(口岸)免税、离岛免税,新进场的企业纷纷瞄准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有关专家表示,免税蛋糕的做大有利于消费回流。
免税购物“乘风破浪” 千亿增长空间可期
近日,西安市商务局发布消息,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中大国际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备忘录,双方计划设立西安首个市内免税店项目。
西安免税店是今年国内免税购物热的一个缩影。在西安之前,王府井、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和欧亚集团等上市公司相继公告称,已向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大连和长春等地。其中,王府井的申请已经获批,并在今年7月宣布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免税品经营子公司。
免税购物为何在今年异军突起?专家分析,这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
首先是免税购物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携程和银联国际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旅行支出1275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境外购物支出。如韩国免税产业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中国消费者贡献超过七成。
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无法出国购物,为海外消费回流提供了契机。这个时候在国内设立免税店,可谓顺势而为。来自中信建投的研报认为,2019年我国免税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等等。
布局市内免税店新赛道
谈起免税购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机场(口岸)和离岛免税。尤其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离岛免税政策不断放宽,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已提高至10万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
离岛免税政策显然难以复制推广。从新一轮的申请看,多家公司瞄准的是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
近日,记者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免税店看到,不少化妆品和生活日用品柜台前人头攒动,有的货架已被抢购一空,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中服上海免税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在过去半年内无法出国,中服上海免税店阶段性地将原本需要顾客在180天内有出入境记录的条件放宽,让更多人拥有购买资格。此外,中服上海免税店将每年8月举行的店庆活动提前到7月,活动时间有所延长,且优惠力度更大,同类商品的价格普遍比百货商店低两到三成。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免税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