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远离市场,习惯用资源去“设计”品牌!
第一代成功的餐饮企业家们已经站在了整个行业的巅峰,他们很难再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再去做一个比原有品牌成绩更大的复牌了。
而且现在不少功成名就的老板讲的更多的是模式、资本,很少能再去门店和顾客们打成一片了!尤其是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他们还习惯于依赖过去的成功路径,按照过去的成功方式去做。
而如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想开复牌,就意味着要重新定位客群、捕捉顾客需求、切准用餐场景……那就必然要全身心和自己的顾客打成一片,重新交流探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
但是现在却有这样的情况,餐饮大佬召集十几号“专家团队”,关起门来在办公室探讨,十几个小时之后,复牌就这么被一群高大上的人“研究”出来了!
习惯于用大量的资源去“设计”新品牌,但是只动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创始人团队离顾客太远,自认为很了解市场、了解顾客,但是却始终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纯属自嗨。
2、急于求成,很难再“玩命”的去打磨品牌!
风口很难抓准是一方面,大佬们再创业的心态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还没成功的大佬创始人们,吃得了苦、受得了累、静得下来心,一天十几个小时玩命的钻研产品、深耕打磨,可能一坚持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每天都在不断摸索前进。
而成功以后想开复牌,身边有各类优势,就比较“急于求成”了,想一步到位,几乎不会再去花5年、10年时间打磨产品,都恨不得一年能开100家,心变得浮躁、没有耐心了。
但是,资源投入不能代替时间的打磨,优秀的原创品牌绝不是“设计”出来的,它们都要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索。
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毕竟第一代能够成功的餐饮大佬基本上都要50岁-60岁左右了,就算想去钻研,身体条件也是不允许了。
但是如果能有一个有想法的“餐二代”接班,情况也许就不同了!就像30年老品牌太兴的一样。
敏华冰厅就是太兴餐二代陈家强自己一手打造,用了“明星助阵、网红传播”等一系列年轻的玩法,让敏华在香港、深圳、上海开出了几十家店,成功为主品牌太兴找到第二盈利增长点。
3、机遇难求,抓住风口像中彩票一样难!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就像海底捞张勇自己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肯定无法再创出一个海底捞了。”
这里就不得拿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做例子了。
一开始,创始人管毅宏是被别人家的酸菜鱼吸引住了,所以2015年在商场的九毛九餐厅中,辟出一块地方做酸菜鱼,没想到这个实验模型直接就火爆了,变成了如今的太二!但是它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1)赶上5年前的酸菜鱼品类红利!太二和酸菜鱼的红利期一起崛起,踩在风口上成功的就比较快,到今年年底太二就开满300家了。
(2)市场蓝海,因为当时的商场,几乎没有正餐主打酸菜鱼单品的店,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现在我们回头看太二,它好像是幸运儿,一路像中彩票一样走到现在,但是对于市场需求的捕捉和敏锐度往往却是最难的,毕竟风口太难抓,且抓且珍惜。
小结:
“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又有几个能在真正赶上风口呢?能做到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创造出又一个餐饮神话,一定是难上加难的。
餐企都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方式各不相同。西贝、海底捞、外婆家这些企业,他们选择了再创新,这一条最难的道路,不论成功与否,我们都应该心怀敬意。
来源:职业餐饮网 孙佳瑶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快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