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贾国龙第5次挑战快餐,却“胎死腹中”了!
筹备了小半年的快餐品牌“弓长张”,本计划7月份开业,但是却一拖再拖。
最近,贾国龙表示:接下来没有做快餐的计划,将把业务进行收窄,以做好主业为本!
西贝探索快餐5年多、投入1亿多的经费,想开一个复牌为啥还会这么难?
抛开疫情不讲,近年来巨头们都在“猛生二胎”寻找新的增长点,海底捞开U鼎冒菜、西贝开弓长张、外婆家开老鸭集……
这些大品牌要名气有名气、要资源有资源,却很少有复牌能重现主品牌的辉煌,这到底是为啥?
头部餐企有资源、有经验,就能轻轻松松生“二胎”?
小白创业,“处处是深坑、无人指点、全靠自己花钱买教训”,想要开出全国连锁的餐饮品牌难于上青天,这也是情理之中!
而意料之外的是,餐饮巨头们“张张嘴旺铺送到眼前、挥挥手百万千万的投资”,大佬们要团队有团队、要资源有资源,开复牌的成功率却还是很低!
1、平均创业时间最少10年,各个都是餐饮老炮!
任何成功的餐饮品牌,过往经验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所以小白创业很艰难!
比如记者之前采访过的餐饮小白做烧烤,不懂排烟系统,店里来来回回改了7次装修;产品设计方面各种自嗨,盲目产品主义半年赔本上百万……可以说,走的每一步都是坑、花的每分钱全是冤枉钱!
但是海底捞、西贝这些餐饮老炮就不一样了,各个都“身怀绝技”闯荡江湖。
20、30年前就白手起家、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失败才总结出独家“餐饮经营宝典”,可以说“走过的路比小白们吃过的盐都多”,有这样的成功经验,想要二次创业,应该是轻车熟路的!
2、有品牌实力背书,能拿到最佳店铺
店铺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一个流量入口,要想有更大的流量,门店的位置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找店铺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更多的情况是你想去跟人家商铺合作,但是商铺却未必看得上你!
北京一个经营4年的品牌想转型,找一个500平米的店铺,创始人来来回回找了2个月都没找到,要么太贵、要么太远,想进商场品牌知名度又不高,特别难签。
而大品牌就不一样了,比如西贝的快餐直接发出一个“求租海报”,马上就拿到了北京数一数二的白领聚集地,望京华彩商业中心的一层旺铺!(虽说没有开业,但是选址却第一时间曝光在大众点评上!)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和商场签约基本一签就是两三年,从商场方面考虑:小品牌能不能给商场引流?不确定!能不能活两三年?不知道!被洗牌后还有没有实力孵化新项目?不敢说!
但是这些条件对于大品牌来讲就轻松加愉快了,毕竟大品牌的创业资本都是千百万级别起步,小品牌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3、众星捧月,拥有专业的外围“智囊团”!
做定位、策划、餐厅设计……现在关于餐饮的每个板块都是一门学问,形成了专业化、体系化的周边行业,比如专注定位的特劳特、营销给力的小马宋……
但是这些对于创业者来说,基本都是“寻求无门”的,因为自己的量级和圈子的限制,根本找不到这一类专业的外围“智囊团”,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而大品牌就完全是“众星捧月”的状态了!比如西贝有国内知名的快餐专家孙旭顾问,九毛九由头部的设计公司亚面操刀,餐企+这些外围智囊团基本都是1+1>2的效果!
4、媒体、食客主动宣传打卡,造势很容易!
海底捞:“本来只想低调的开个面馆,没想到被职业餐饮网一报道,第二天就被踩破门槛!”
今年4月,职业餐饮网首发报道了海底捞进军快餐的一家面馆,名叫十八汆,发稿前一天面馆还是“全网无人知晓”的状态,发稿的第二天,门店全都是媒体人去探店采访,甚至有快餐专家专程从深圳飞往北京探店!
短短几天时间,没有任何宣传费用的前提下,海底捞面馆在行业彻底火了,各家媒体都为其牟足了劲的宣传解析,一时间名声大振!
就连记者的舅妈都说:“上次看完你报道的海底捞面馆就一直想去,等哪天路过酒仙桥一定去尝尝!”
这也就是大品牌的好处了,造势特别容易!稍微有点动作就会引来竞相报道,媒体、食客都扎堆去打卡,舆论发酵飞快,知名度崛起迅速!
张勇:再来一次的话,我肯定创造不出一个海底捞了!
不管是海底捞的u鼎冒菜,还是西贝屡败屡战的快餐,即便在资源加持下,这些复牌却没太激起水花。
而盘点现在餐饮巨头成功开连锁复牌的,九毛九的太二首先杀出了重围,呷哺呷哺旗下的凑凑火锅也算吸了一波忠实粉丝……除此之外,能开出全国连锁知名复牌的餐企就很少了!
享尽资源的餐饮大佬开复牌却难再创辉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