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上街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突然内急,想上厕所,但是找遍几条街却找不到一个公共厕所,于是就去麦当劳解决。
很多人上街时内急的第一反应是去麦当劳,关于“麦当劳是中国最好的公厕”的话题也一直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
而出差、拜访客户的途中,需要上网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也是拎着笔记本电脑去最近的一家星巴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药店门口放一个体重秤,冷饮奶茶店旁边放一个遮阳伞和几把休闲椅等。
“去麦当劳上厕所,去星巴克蹭网”成为不少消费者对于这2个品牌的另类认知。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肯德基向公众开放厕所,星巴克为用户提供免费WIFI,这些都与企业的主营业务不相关,也不可能给它们创造收益,那么它们为什么这么做?
01
隐性收益>边际服务成本
麦当劳和星巴克提供的免费服务的特点是【轻量级】,基本上不占用时间和劳动力,最核心的是边际成本不高,成本接近0。
但麦当劳、星巴克这种另类服务由此创造的隐性收益远大于成本。 表面上来看,麦当劳和星巴克提供了这两种服务,完全是做亏本生意,但相对这些几乎为0的边际成本,提供这些服务的收益却并不低,这其中有着更大的间接受益存在。
从营销学角度来看,“没付费的用户就是产品的一部分”。
如果不收用户的钱,用户就是产品的一部分,产品带着用户去赚商户的钱;
如果不收商户的钱,商户就是产品的一部分,产品带着商户去赚用户的钱;
如果既不收商户也不收用户的钱,那么必然有其他人帮忙买了单;
如果左手收用户的钱,右手收商户的钱,并且屹立不倒,这就是牛逼的产品了。
从短期来看,这些蹭座位的用户抢占了位置,可能造成真正在星巴克消费的顾客找不到位置的尴尬,也有可能潜在用户看到星巴克爆满的场面,转投其它门店而损失销售额。
但从长期来看,这些用户都是潜在的消费者,甚至是潜在的传播者,ta当下不消费,不意味着ta以前没有消费或者以后不会消费。
对星巴克来说,除了节假日周末的时间,大部分时候门店都会有闲置的位置。对于企业来说,利用这些闲置的位置,向潜在消费者展示一下星巴克“第三空间”文化,让用户直接感觉到良好的体验,比在媒体投放广告的转化效果更好。
当这些用户感受到舒适后,也许下次ta就会消费,或者ta会把这个好的体验传播给TA的朋友们。
总之,麦当劳公共厕所,星巴克免费wifi是一项服务,这样的服务看起来并没有给企业创造直接收益,但创造的间接收益远大于成本。它们以极低的成本创造了更高的流量,新增的收益,也创造了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和非常好的潜在用户体验。
02
“感动营销”模式
人性化服务提升品牌好感
在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始终找不到哪种营销模式才能有效地打开消费者的心灵密码,进而加强顾客的品牌忠诚消费。
其实在不断的寻寻觅觅中,大家忽略了人性的本质,即人是感性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感动的,只有感性营销,才能打开消费者的心灵密码。
传统营销行业认为,针对于某一类商品,消费者能记住的品牌往往不超过7个,很多时候只有1-2个。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到麦当劳、星巴克消费,总体来说是因为他们的服务做得好,通俗点儿说就是人性化。
正常营业期间,你随时可以到麦当劳上厕所,哪怕你完全不消费,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店员来阻止你或者歧视你。
麦当劳、星巴克等企业通过人性化服务触及消费者内心深处,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的好感度,从而影响目标用户,从情感上产生连接,当人们有需要时,品牌就能成为脑海中的1/7。
如果你去麦当劳上厕所,你肯定就会记住了麦当劳,而当你去星巴克体验了免费wifi、免费座位之后,你一样会记得星巴克的存在。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手法。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