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往湖中投入一颗石子,扩散出的涟漪,远比想象中更大。尽管停摆的酒店已经重新招揽起了顾客,但酒店业的悄然生变的发展风向正在敲响警钟。
从1980年至今,酒店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迈入存量竞争阶段,而行业增速放缓的背后,是酒店产品结构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进入消费社会,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无论是经济型酒店,还是中高端型酒店都试图在存量竞争背景下探得新的价值增长点。
一方面,经济型酒店囿于成本压力向上探寻生机。另一方面,中高端市场成为众玩家必争之地,中高端酒店开始向三、四线以下城市下探市场空间。
8月4日,首旅如家旗下中高端酒店旗舰品牌——建国璞隐在上海金融城陆家嘴CBD正式揭幕。总经理孙坚表示,对于酒店业而言,高投资回报率是未来比拼的核心。首旅如家旗下4000余家酒店规模中,经济型酒店占比逐渐下降,未来将持续在中端、中高端发力。
在这背后,根据首旅如家2019年财报,实现利润总额12.77亿元,比上年减少868.4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83.11亿元,比上年减少2.28亿元,同比下降了2.67%,业绩增长疲软逐渐显现,盈利能力也逐渐见顶,押注中高端也成为新的关键词。
失落的经济型酒店
上世纪90年代,从锦江之星最早试水经济型酒店,到历经20多年的发展,如家、锦江之星、华住、格林豪泰等一批经济型酒店品牌一路崛起。而回溯其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经济型酒店的乘风破浪还要得益于承接了城市办公、综合楼、厂房、地产等一波时代红利。
但进入今天的酒店市场,地产红利消失、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成本高企利润摊薄,经济型酒店的荣光早已不复。
一方面,囿于定位和产品限制,客房平均收益和入住率都在下滑;而另一方面,租金、人工、能耗、营销等成本却在快速上涨,这意味着经济型酒店的利润将越来越薄。叠加产品老化,迭代升级跟不上新型消费需求。从2005年到2016年,中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从500家扩张到22000家,翻了四十余倍。但从2016年开始,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增速开始进入下滑区间。
2018年,经济型酒店营业数36383家,客房同比增长20.0%。中端酒店营业数6036家,客房同比增长57.2%。2016-2018年期间二者同比增速差距不断加大,经济型酒店增速相对缓慢,中端酒店增长率持续大幅上行。
经济型酒店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连锁化市场接近饱和。与之相迥异的是中高端酒店正在出现上扬态势。
数据显示,从目前国内酒店市场份额来看,高端酒店占比5%,中端酒店占比30%,经济型酒店占比65%,精品中高端酒店存在着极大的结构性缺口。
中高端酒店增长动因离不开成本的考量。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酒店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