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突查”了一批头部品牌、连锁品牌的门店,了解新茶饮门店运营的细节情况。在低分差评区,我们发现,1000多条留言里,“服务差”占到总差评量7成左右。这些品牌门店里,哪些事让顾客“愤而差评”?
1
“态度差”,才是饮品店第一Bug
先看3个高人气、营业超过1年、总评分不低的品牌门店,低分评论分析如下——
根据大众点评归类统计,或存在主观判断和误差
包括这三家店在内,我们在大众点评上翻了几十家门店,研究了1000多条低分差评,总结出一些饮品门店的“差评共性”。
按照门店运营逻辑来看,饮品低分差评大致可以分为4类:产品本身、服务环节、食安硬伤、其他(无法划分责任)。 再往下分,普遍占总差评量7成左右的“服务环节差评”,大致可以归类为:
出品错误/不标准,说了要去冰的没去、该加珍珠的没加;
服务态度不好,点单员说话冲,一言不合就黑脸;
排号环节混乱,导致等待的时间变长;
优惠券不能用,说好的福利兑现不了;
原料、物料临时短缺,想喝的饮品喝不到;
门店环境不好,嘈杂、卫生状况差。
数据表明,和“不好喝”、“排队长”比起来,“态度差”才是招来低分差评的第一Bug。
到底什么样的“态度差”,能让顾客愤然写下几百字差评小作文?能不能把差评熄灭在门店里?来,案例说话。
2
看完1000条差评,我理解了顾客的愤怒
一杯饮品不好喝,带来的情绪主要是失望。大多数人喝几口扔了,随口吐槽两句,下次大不了换一家店,毕竟价格不会特别贵。 但服务不好、人与人产生摩擦,会导致情绪升级成愤怒。
看完1000条低分差评,深深体会到,愤怒,才是顾客特地花费5分钟、打开手机app、敲下一段吐槽、并点下1星差评的第一动力。
1、上来一句“那就别喝”,搁谁谁都忍不了
低分评论里,特别突出的就是“店员态度不好”。情绪是会互相传染的,门店点单员带着负面情绪,自然会传递给顾客。
分析成因,一方面可能是门店培训、管理不到位,员工不能端正态度;另一方面,有没有可能是高峰期接待顾客太多、门店伙伴情绪压力太大? 高峰期,店长适时调整、灵活轮班也是个办法,别让一个点单员抗压太重。
2、“钱收了,但珍珠没给我加,非常影响心情”
要珍珠不要布丁、三分糖少冰不要珍珠、去冰半糖两份波波…… 饮品加料趋势愈发明显,小料花样越来越多:珍珠、布丁、仙草、波波、芋泥、寒天、奶盖、椰果,再搭配常温、去冰、少冰、正常冰,以及三分糖、五分糖、正常糖、不要糖…… 新茶饮的每一次点单,都像是一张无限组合菜单。全部记对是你应该,错一点就可能被差评。别喊冤,“人家掏了钱”。 把茶好的前提,是把单下对。正式下单前给顾客复述一遍,再忙再急,这个过程不能省。
3、杯子掉地上接着用?咱店不缺这一个杯子,缺这一个5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该舍得的时候一定要舍得。店里不缺这一个杯子,缺这一个五星好评啊。
食品安全永远是顾客最关注的问题,掉在地上的原料、物料不要再用,也是比较基础的操作要求。
4、不摘手套就挠头,戴手套的意义何在?
戴手套——这个举动已经是在注意食品安全、加强卫生管控了。但不摘手套就挠头,相当于前面所有食安管控功亏一篑。 这是一个极小的细节,但暴露了门店员工平时的习惯问题。
5、打错价格差1元,服务员跟顾客吵了10分钟
因为1元钱和顾客争辩、耽误流程,不仅得罪了争辩的顾客,后面排队的也忍不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茶饮 |